首页 / 宋词 /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西江月(平山堂)

韵脚:上三十五馬

平仄:平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guò|guo|guō xià sān píng shān táng

三过平山堂下释义

【过】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 姓。

【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又卦名。易大過,小過。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又過所也。《釋名》過

【下】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 使降落:~半旗。~棋。  7. 进入:~海。  8. 投送:~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 谦辞:在~。~官。  11. 颁布:~令。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三】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

【平】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  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  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  4. 安定、安静:~安。~服。  5. 治理,镇压:~定。  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  7. 和好:“宋人及楚人~”。  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  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  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  11. 姓。  12. 〔~假(jiǎ )名〕日本

【平】〔古文〕《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又《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又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又治

【山堂】1.山中的寺院。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赵元一)《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2.隐士的山中居所。宋曹组《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长江的势力算为最大。”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三过平山堂下用户点评
tx
DreamyClouds

总体上,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诗人生活中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种淡泊平和的心境,也是鲁迅风格中所追求的人生态度和风貌。

2024-09-18 16:09:17
tx
射雕英雄

另一方面,词语的选择也颇具思考,通过“三过”来强调行程的繁忙与往来的频繁,让人感受到时光的飞逝与岁月的变迁。同时,利用堂下景物衬托出作者久历人生的感慨,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哲理思考与理性情感。

2024-09-18 15:45:59
tx
繁星之间

三过平山堂下,这句诗蕴含着深邃的意境与哲理。首先,作者选择"平山堂下"作为背景,使人感到宁静清幽之境,进一步彰显了文人士子内心淡泊名利的追求。其次,"三过"二字,则透露着一种久过山水、常行诗文的境地,并以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传统的深沉态度。此外,在整句诗中,表现出一种艺术生活与人生哲理的交融,让人感叹作者的境界与修养。总体而言,这句诗以简练的文字,却展现了丰富的内涵,令人陶醉其中。

2024-09-18 15:38:06
tx
可巧克力波士顿

在意境方面,这句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一种淡泊、平和的心态诉诸文字之间。平山堂下作为一个富有诗意的景点,成为了表达内心感受与情感情绪的媒介。

2024-09-18 15:35:53
tx
GoldenFeathers

此诗“三过平山堂下”,表达了作者多次经过山堂下的情景。山堂作为隐士居住之处,有其特殊的寓意。首次经过山堂,作者或许只是路过,对山堂并无过多的感悟,因此所描绘的景象较为平淡;再次经过,作者对山堂已有一种熟悉之感,因此描写中出现了一丝依恋之情;第三次经过,作者可能已习以为常,或是离别之际,笔锋一变,写出了一种哀愁之意。整首诗意境宜人,写尽了人生百态。

2024-09-18 15:07:06
tx
frozenRose65

这首诗第一次经过山堂,景象平淡平和,以淡泊之心对待山堂,抒发了淡然处世的态度。

2024-09-18 14:55:22
tx
悲伤的目光

在诗的最后一次经过山堂,作者以哀思之情表达了别离时的惆怅之意,令人感叹人生离合的无常。

2024-09-18 14:37:33
tx
撒哈拉的沙漠

整首诗展示了作者对于平凡生活的感悟,透过三次经过山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从平淡到熟悉,再到别离的情感变化,生活哲理深刻而动人心弦。

2024-09-18 14:18:50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