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摸鱼儿(题甘露寺多景楼)

山海颉颃吞吐——摸鱼儿(题甘露寺多景楼)

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仄

拼音: tūn tǔ|tù xié háng shān hǎi

山海颉颃吞吐释义

【吞】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2. 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吞】《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音。《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又《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又《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又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吐】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 放出,露出:高粱~穗。~故纳新。  3. 说出:~话。一~为快。 | 1.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上~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还不义之财。

【吐】《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音土。《說文》寫也。《玉篇》口吐也。《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又《增韻》出也,舒也。《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又姓。《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又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又《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音兔。《廣韻》歐也。

【颉颃】háng(1)[(ofbird)flyupward]∶鸟上下飞燕燕于飞,颉之颃之。——《诗·邶风·燕燕》何缘交颈为鸳鸯!期颉颃兮共撬翔。——《警世通言》(2)[equallymatched]∶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藩夏连辉,颉顽名辈。——《晋书·文苑传序》故颉颃以傲世。——《东方朔画赞》浙江才士,二人不相颉颃。——《英烈传》

【颉颃】。1.鸟飞上下貌。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頡之頏之。”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頡頏兮共翱翔。”唐许浑《孤雁》诗:“昔年双頡頏,池上靄春暉。”潘飞声《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祕,宇外高頡頏。”2.引申为雀跃貌。《骈体文钞》卷二二引《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迁荡阴令,吏民頡頏,随送如云。”3.谓不相上下,相抗衡。《晋书·文苑传序》:“潘(潘岳)、夏(夏侯湛)连辉,頡頏名辈。”宋岳珂《桯史·姑苏二异人》:“﹝獃道僧﹞状不慧,而言发奇中,与何(何簔衣)頡頏。”清刘大櫆《<见

【山海】1.山与海。《史记·吴王濞列传论》:“﹝吴王﹞能薄赋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晋卢谌《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覿高深。”宋曾巩《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清纳兰性德《一络索·长城》词:“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四》:“且兵革之兴,外患众矣,微将远蹈山海,以求免乎!”微,袁微,《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作“袁徽”。《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僕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唐元结《系乐府·古

山海颉颃吞吐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