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朝中措(和张文伯清明日开霁)

十里碧芜幽步——朝中措(和张文伯清明日开霁)

韵脚:去十一暮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bì shí wú bù lǐ yōu

十里碧芜幽步释义

【碧】1. 青绿色的玉石:~玉。  2. 青绿色:~绿。金~辉煌。~空。 典

【碧】《廣韻》彼役切《集韻》兵役切《韻會》兵亦切,音筆。《說文》石之靑美者。《山海經》高山多靑碧。《郭註》亦玉類也。今會稽縣東山出碧。《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註》崐崘山有碧樹。《張衡·南都賦》綠碧紫英。《註》碧有縹碧,有綠碧。又《增韻》碧,深靑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又《韻會》竹書紀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又《度人經·碧落註》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是云碧落。又姓。明洪武中訓導碧潭。

【十】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 表示多、久:~室九空。  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十】《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芜】1. 草长得杂乱:荒~。~城(田地荒芜长满乱草的旧城)。  2. 乱草丛生的地方:平~。  3. 喻杂乱(多指文辞):~杂(杂乱,没有条理)。~词。~劣(杂乱拙劣)。

【芜】《集韻》《類篇》微夫切,音無。草名。(蕪)《唐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無。《說文》薉也。《楚辭·離騷》哀衆芳之蕪穢。又《爾雅·釋詁》蕪豐也。《註》豐盛也。又逋也。《楚辭·哀郢》孰兩東門之可蕪。又《小爾雅》草也。又地名。《鮑昭·蕪城賦註》廣陵故城也。又湖名。《前漢·地理志》丹陽郡蕪湖。又與廡通。《書·洪範》庶草蕃廡。(蕪)漢典考證:〔《楚辭·離騷》哀衆草之蕪穢。〕 謹照原文衆草改衆芳。〔《爾雅·釋草》苞蕪茂。《註》蕪,豐也。〕 謹照原書釋草改釋詁。苞蕪茂改蕪豐也。蕪豐改豐盛。 考證:〔《

【步】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  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  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  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  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6. 古同“埠”,多用于地名。  7. 姓。

【步】《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說文》行也。《書·武成》王朝步自周。《傳》步,行也。《正義》曰:《爾雅·釋宮》云: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彼相對爲名耳,散則可以通,故步爲行也。《楚辭·招》步騎羅些。《註》乗馬爲騎,徒行爲步。又《小爾雅》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白虎通》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步備隂陽也。《周禮·夏官》射人以貍步張三侯。《註》鄭司農云:貍步,謂一舉足爲步,於今爲半步。又《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禮·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正義曰》古者

【里】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4. 衣物的内层:被~。  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6. 姓。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幽】1. 隐藏,不公开的:~会。~居(a.隐居;b.幽静的住处)。~愤。~咽。  2. 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谷。~静。~暗。  3. 沉静而安闲:~闲。~趣(幽雅的趣味)。~婉。  4. 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禁。~闭。~囚。  5. 迷信的人指阴间:~灵。~魂。  6. 古地名,大致相当于今中国河北省、辽宁省南部一带:~州。~燕(yān )。

【幽】《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音呦。《說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又《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又《玉篇》幽,深遠也。《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詩·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也。又《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舜典

十里碧芜幽步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