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sù lǐ pín|bīn chuán|zhuàn
【素】1. 本色,白色:~服。~丝。 2. 颜色单纯,不艳丽:~净。~淡。~妆。~雅。~描。 3. 洁白的绢:尺~(用绸子写的信)。 4. 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质。~养。~性。~友(真诚淳朴的朋友)。 5. 物的基本成分:色~。毒~。维生~。 6. 向来:~来。~常。~志。平~。 7. 白,不付代价:~餐。 8. 非肉类的食品,与“荤”相对:~食。~席。~油。 典
【素】《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訴。《說文》作,白緻繒也。从糸,取其澤也。《九經字》隷省作素。《小爾雅》縞之麤者曰素。《釋名》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急就篇註》素謂緝之精白者。《禮·雜記》純以素。《註》素,生帛也。又《易·履卦》素履往旡咎。《疏》處履之始而用質素。又《詩·齊風》充耳以素乎而。《傳》素,象瑱。又《詩·魏風》不素餐兮。《傳》素,空也。又《禮·檀弓》有哀素之心也。《註》凡物無飾曰素。又《禮器》或素或靑。《註》素,尙白。又《左傳·僖二十八年》其衆素飽。《疏》素訓爲直
【鲤】1. 〔~鱼〕体侧扁,嘴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肉可食。 2. 〔~庭〕指受父训之处,亦借指父训。 3. 书信的代称,因中国唐代传递的书信以尺素结成双鲤鱼形。
【鲤】《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鱣也。《爾雅·釋魚》鯉。《註》今赤鯉魚。《詩·風》豈其食魚,必河之鯉。《陶弘景·本草》鯉最爲魚中之主,形旣可愛,又能神變,乃至飛越山湖,所以琴高乗之。《酉陽雜俎》道書以鯉多爲龍,故不欲食。《正字通》神農書曰:鯉爲魚王,無大小,脊旁鱗皆三十有六,鱗上有小黑點,文有赤白黃三種。○按《爾雅·釋魚》鯉、鱣二字相偶,無二名。毛公、《說文》誤謂《爾雅》以鱣釋鯉,遂合鱣、鯉爲一,非也。又唐制,佩用魚符,亦象鯉形。又書扎曰雙鯉。《古樂府》客從遠方來,遺我雙
【频】1.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2. 危急:“国步斯~”。 3.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4. 古同“颦”。 | ◎ 古同“濒”,水边地。
【频】〔古文〕《唐韻》符眞切《集韻》《韻會》毗賔切,音顰。《玉篇》急也。《廣雅》比也。《詩·大雅》國步斯頻。《傳》頻,急也。《箋》頻猶比也。國家之政,行此禍害比比然。又姓。《風俗通》漢有酒泉太守頻暢。又《說文》水厓。《徐鉉曰》今俗別作水濵,非是。《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傳》頻,厓也。《箋》頻,當作濵。又與顰同。《易·復卦》頻復厲无咎。《註》謂頻蹙之貌。又果名。《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仁頻,幷閭。《註》仁頻,賔榔也。頻或作賔。漢典考證:〔《詩·大雅》地之竭矣,不云自頻。〕 謹照原文地改池。 考證:〔《
【传】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传】《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又丁戀反。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又《說文》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