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减字木兰花

透入虚窗窍窍通——减字木兰花

韵脚:上平一東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1 qiào tōng tòu rù xū

透入虚窗窍窍通释义

【窗】◎ 房屋通风透气的装置:~子。~户。~口。~友(即同学)。~花。~台。~纱。~帘。~幔。~明几净。

【窗】〔古文〕《唐韻》楚江切《集韻》《韻會》初江切。與牕同。《說文》本作囪。在牆曰牖,在戸曰囪。或作窗。《釋名》窗,聰也。於外窺內爲聰明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四旁雨夾窗。《註》助戸爲明。亦作牕。又《集韻》《韻會》麤叢切,音怱。通孔也,竈突也。 《韻會》案集韻,麤叢切,類篇韻補俱同。或作牕。《鮑昭·玩月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銷。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陶潛詩》有酒有酒,閒飮東牕。願言懷人,舟車靡從。則字合又於東韻收入。

【窍】1. 窟窿,孔洞:七~(耳、目、口、鼻)。  2. 喻事情的关键:诀~。~门儿。  3. 贯通:~窕。~领天地。 典

【窍】《廣韻》《正韻》苦弔切《集韻》《韻會》詰弔切,音。《說文》穴也,空也。《禮·禮運》地秉陰竅于山川。《疏》謂地秉持于隂氣,爲孔于山川,以出納其氣。《周禮·天官》兩之以九竅之變。《註》陽竅七,隂竅二。《疏》七者在頭露見,故爲陽。二者在下不見,故爲隂。又凡藥以滑養竅。《疏》凡諸滑物通利往來似竅,故以養之。《山海經》貫胷國,其爲人胷有竅。漢典考證:〔《禮·禮運》地秉竅于山川。〕 謹照原文地秉下增陰字。 考證:〔《禮·禮運》地秉竅于山川。〕 謹照原文地秉下增陰字。

【通】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

【透】1. 通过,穿通:~明。~镜。~视。~析。渗~。穿~。  2. 通达:~彻。~辟。  3. 泄露:~露。  4. 极度:恨~了。  5. 显露:这朵花白里~红。  6. 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雨下~了。

【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切,偸去聲。《說文》跳也,過也。又《增韻》徹也,通也。又《廣韻》驚也。《揚子·方言》宋、衞、南楚凡相驚曰獡,或曰透。《註》皆驚貌。獡,音鑠。

【入】1. 进,由外到内:进~。~梦。  2.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入】《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又《廣韻》納也,得也。又《增韻》沒也。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漢典考證:〔《檀弓》孟子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考

【虚】1.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  2.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  3. 内心怯懦:做贼心~。  4.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5. 抽象的:~词。  6.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  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8. 古同“墟”,大丘。  9. 古同“圩”,集市。

【虚】〔古文〕《唐韻》朽居切《集韻》《正韻》休居切,音噓。空虛也。又《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又《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又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又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又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又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又《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又水名。《前漢

透入虚窗窍窍通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