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wéi yǒu lǜ|lù hé hóng|gōng hàn dàn
【惟有】acute;iyǒu[only]只有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惟有】《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宋苏轼《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诗之一:“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刘省帅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惟有他恨的最利害。”
【绿】◎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 ◎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绿】《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荷】1. 〔~包〕a.佩戴的小囊;b.食品名。 2. 〔~尔蒙〕“激素”的旧称。 3. 即“莲”。 典
【荷】《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又《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又地名。《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又《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註》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志》八座尚
【红】1.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 3.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4.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 5.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 ◎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典
【菡萏】àndàn[lotusbloom(flower)]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菡萏】《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诗:“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寧復忆扬州。”清洪昇《长生殿·窥浴》:“悄偷窥,亭亭玉体,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娇辉。”
首句“惟有绿荷红菡萏”,运用了“惟有”一词,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寂寞之感。绿荷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红菡萏则代表了忧郁与离别之情。作者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抓住花卉间的情感对比,巧妙地描绘了人生百态的矛盾与变幻。
惟有绿荷红菡萏,兼收并蓄,品种繁多。这句诗所表达的景色美不胜收,使人感叹大自然创造的奇妙。绿荷葱茏,若隐若现,宛如置身于一片池塘之间,清净宁静。而红菡萏盛开的花朵,如火如荼,给人以热情奔放之感。
惟有绿荷红菡萏,这句诗写的是一幅充满色彩的仙境画面啊!绿荷和红菡萏相互呼应,美得让人心醉。虽然只有绿荷和红菡萏出场,但是这两种植物的色彩对比,绝对能够让人们心生想象力。给我一种奇幻世界的感觉,就像梦境中的花园一样。
诗人以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将一片绿荷和红菡萏的真实形态表现出来。水清荷绿,花艳如火,形象跃然纸上,仿佛触手可及。观其文字,鲜活感官之余,更是彰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入感悟。 惟有绿荷红菡萏,颇具寓意令人玩味。
绿荷红菡萏之美,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引起人们的赞美和欣赏。这是一种静默之美,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同时,红菡萏和绿荷的相互辉映,也给人以无边的情感共鸣。
“绿荷”与“红菡萏”两种花卉的对比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感悟。绿荷象征着平凡而顽强的生命力,而红菡萏则寄托了词人的离愁别绪。这种对比使整句诗更加丰满,充满了层次感。
在意境的表达上,作者以绿荷红菡萏为写景之物,虽物象微小却别有内涵。触景生情,使人回忆起离别与相聚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离合悲欢。通过描绘花卉,作者细腻地道出了人生中刻骨铭心的瞬间。
总之,这句诗抛掷出一片瑰丽而虚幻的词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与悲欢离合相伴的境地。通过对绿荷红菡萏的运用,以花为媒介,表达了对人世间情感的感悟与思考。宛如一曲婉转悠扬的乐府词,蕴含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情愫,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