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风 / 三都赋

象耕鸟耘——三都赋

平仄:仄 平 仄 平

拼音: xiàng gēng niǎo yún

象耕鸟耘释义

【象】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牙。~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 形状,样子:形~。景~。气~。现~。想~。~征。万~更新。~声。~形。

【耕】◎ 用犁把土翻松:~种(zhòng )。~作。~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劳动,如“着意~~,自有收获”)。笔~(喻写文章)。舌~(喻教书)。

【耕】〔古文〕畊《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音更。《說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易·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謂之耕。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里,獻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宋史·王韶傳》

【鸟】◎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类。候~。益~。~语花香。

【鸟】《唐韻》都了切《集韻》《韻會》丁了切,音蔦。《說文》長尾禽總名也。《正韻》常時曰鳥,胎卵曰禽。《爾雅·釋鳥》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又《硩蔟氏》掌覆妖鳥之巢。《註》硩,摘也。摘其巢而去之。《正字通》二足而羽謂之禽。或曰鳥觜曰咮曰喙,爪曰距,尾曰翠,一作臎,一名尾罌。膍胵曰奧,嚨曰亢曰員官,項畜食處曰嗉,翅曰翮曰翎,頸毛曰翁,腳短者多伏,腳長者多立,腳近翠者好步,腳近臆者好躑。《師曠·禽經》羽蟲三百六十,毛協四時,色合五方。又星名。

【耘】◎ 除草:~田。~锄(除草和松土用的锄头)。耕~。春耕夏~。

【耘】《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除田閒穢也。本作。今文作耘。《博雅》除也。《詩·小雅》今適南畝,或耘或耔。《傳》耘,除草也。又《集韻》或作。通作芸。《孟子》不芸苗者也。又《集韻》王問切,音運。義同。又《史記·東越傳》不戰而耘。《註》徐廣曰:耘,義取耘除。或言耘音于粉反,此楚人聲重耳。耘隕當同音,字有假借,聲有輕重耳。又《韻補》叶曜先切,音延。《韓愈·贈謝自然詩》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寒衣及飢食,在蠶績耕耘。

象耕鸟耘用户点评
tx
相思之海

不过话说回来,这压根就是一句诗嘛,还要啥自行车呢?我可不认为它有什么深意,说不定只是诗人午饭前突发奇想随手码上的,提着笔的手都没停顿,一气呵成罢了!

2025-02-17 16:39:35
tx
Gentleman

嗯,我想这句诗是把大象和鸟儿描绘成动物世界的CP吧!大象威猛有力,鸟儿轻盈灵动。它们两个在一起,简直就像是舞台上的一对明星,贴合度高到让人惊叹!只不过,大象和鸟儿的恋情会不会让其他动物有点羡慕嫉妒恨呢?

2025-02-17 15:53:05
tx
醉红颜

在这句诗中,韵律也相当出色。诗句中“象耕鸟耘”四个字音调平仄分明,韵味十足。

2025-02-17 15:45:57
tx
极光魔法

我是真的佩服了这位诗人的审美观念了!这首诗简直是乱七八糟,各种词的组合太没规律了。句子都断断续续的,读着特别别扭!是不是想试试新风格?要是呢,劝你还是算了,别损友。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脑乱写,没有句读!我不信这是有意识为之的,简直是藏了几个字被雷到。

2025-02-17 15:25:46
tx
StarstruckEyes

这首诗实在是太抽象了,完全看不懂!是要我怎么评价呢?打开辞典,才知道“象耕鸟耘”原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像大象那样勤奋敬业。但是,诗人这么写,完全不像在表扬人啊!就像在诅咒一样,喜欢玩押韵的人简直是魔怔了!大作家为什么那么喜欢这样写呢?为了装酷吗?

2025-02-17 15:12:37
tx
红尘似梦

富饶之国,宜奉以为戒,国之贤人当以齐心合力,助益之谋,共图所资,以共享盛世之豆。如有一人惰懒,私度之心,势必引发其他众人懈怠,国家荡然无存,生民疾苦难言。

2025-02-17 14:28:36
tx
dreamwalker76

豆之聪明,象鸟之羽,其义合一,可见民教、民利,诚推己及人之要义也。盖阳产之庆,寓豆之富,必得象鸟之智。故膳利害之轮,亦当鸟象见证。惟视此诗可得一豆之谛哲,言学与政相合而行,则事能圆矣。

2025-02-17 14:23:58
tx
云深处

《象耕鸟耘》是一首寓言之诗,寓象生育之言,为天人合固之道。象之师鸟,则鸟非其师,师默默以豆浆相受,尽其能,鸟者无间断耘锄,勤劳无私,共同努力,才能有豆之收获。此诗所传之理趣,不失为治国之道也。

2025-02-17 14:11:42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