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十八尤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dí qiū huā xiāo xiāo jiāng shàng
【荻】◎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箔。 典
【荻】《唐韻》徒歷切《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萑也。《爾雅·釋草》蕭,荻。《註》卽蒿。《戰國策》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晉書·童謠》官家養蘆花爲荻。又地名。《前漢·功臣表》荻苴侯韓陶。《史記·索隱》荻苴,在渤海。 《正字通》《廣雅》作藡。ZDIC.NET汉典
【秋】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气爽。 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 3. 指一年:千~万代。 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5. 姓。 6.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秋】〔古文〕龝《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爲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又九月爲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輕重
【花】1.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2.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3.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4.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6.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7. 混
【花】〔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萧萧】◎萧萧xiāoxiāo(1)[whinnyandneigh]∶形容马嘶鸣声马鸣萧萧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车辚辚,马萧萧。——唐·杜甫《兵车行》(2)[sough;whistle]∶风声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风萧萧(3)[desolate]∶冷落凄清的样子(4)[thin]∶[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漢
【萧萧】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杨子畏,居于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2.萧条
【江上】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伍员﹞因如吴。过於荆,至江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南朝宋鲍照《发后渚》诗:“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唐岑参《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沉尹默《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苏轼《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
这句诗以简练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江上飘荡着的荻花在秋风中发出的“萧萧”的声音。韵律方面,诗句以俳句形式呈现,既有五个音节,同时也保持了平仄的对仗关系,给人以和谐的韵律感受。用词上,荻花被形容为“萧萧”,恰如其分地展示出它们在秋风中飘散的种种。意境上,诗句以简约的画笔勾勒出江上飞舞的荻花,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秋风吹过江面的凄凉景象。其中,荻花的颤动声音似乎在传递着悲壮的情愫,令人不禁饱含深情。
然而,有一点我实在不解。这里的"秋"是什么意思呢?秋天本来就是草木凋零的季节,为什么还会有荻花盛开的景象呢?是不是诗人有点表达混乱了?难道他在江边睡糊涂了,看到了错觉?不过何不说这就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呢?毕竟,现实世界有时候也很不靠谱嘛!
《萧萧江上荻花秋》,听上去像是一首很文艺很有气质的诗。细细品味,仿佛能够看见江边飘舞的荻花,感受到秋天凉爽的气息。诗人的用心之处在于,将江、荻花以及秋天这三个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它们萧萧的声音就像是江面上的音乐会,引发我的心灵共鸣。篝火旁,一顶毛茸茸的帽子,我在水波里漫游的荻花。秋天的风配上荻花的颤动,仿佛有一种神秘
这句诗行之间,凭借短短的字句,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情感的表达。"萧萧"形容着落叶飘零的声音,"江上"加强了对荻花舞动的描绘,"荻花秋"则点明了景色的时序与季节特征。整句诗行通过意象与音韵的奇妙组合,表达出一种含蓄与哀怨的境界。
这句诗简直是柔软的绵羊啊!听到就感觉自己悠悠的像水一样,舒服的跟荻花一起摇摆。这不是什么闷骚的秋天,这是带有点小性感的荻花秋。江上的荻花不简单啊,好像在给秋天穿上蓬松的羽绒服,怪不得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一看到荻花秋,就让人觉得什么愁事都不重要了。
以"萧萧江上荻花秋"这句简短的诗句,诗人通过凄美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江边的秋意之中。此句天然融合了声景情三者,以独具魅力的方式唤起读者内心最深处的感触,使其浮想联翩,沉浸于忧伤美丽的诗境之中。整句诗行如诗如画,展示了诗人极高的艺术表达能力。
这句诗行巧妙地将声、景、情交织在一起。"萧萧"描绘了荻花凋零时的微弱风声,"江上"准确地勾勒出了荻花舞动的地方,"荻花秋"则同时表达了景色的时序和自然界的哀婉之情。整个诗句简练而含蓄,给人以一种散发着伤感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