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shù|shǔ|shuò ǎi nǎi shēng gē
【数】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2. 几,几个:~人。~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4. 命运,天命:天~。气~。 | 1.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2.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3. 责备,列举过错:~落。 4.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数】《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又《集韻》阻切,音所。義同。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
【欸乃】inǎi[thecreakofanoar]象声词。开船的摇橹声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欸乃】词。摇橹声。唐元结《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题注:“棹舡之声。”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緑。”清黄遵宪《夜宿潮州城下》诗:“艣声催欸乃,既有晓行船。”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宋陆游《南定楼遇急雨》诗:“人语朱离逢峒獠,櫂歌欸乃下吴舟。”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櫓咿哑。”3.象声词。泛指歌声悠扬。唐刘言史《潇湘游》诗:“野花满髻妆色新,閒歌欸乃深峡里。”宋叶适《灵岩》诗:“亡王未亡时,絶色馆孤峻。歌声妙欸乃,俎品穷蛤蜃。”
【声歌】赋等抒情遣怀的作品。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七章第二节:“乃至述怀感事,偶著之声歌,遂罹文网者,趾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