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yǎn chàng bìng|bīng wǔ gēn wǔ lì
【演】1. 根据事理推广发挥:推~。讲~(亦作“演讲”)。~义(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2. 依照程式练习:~练。~示。~算。~武。~习。~兵场。 3. 不断变化:~变。~化。 4. 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表~。~出。~播。~奏。主~。义~。
【演】《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以淺切,音衍。《說文》長流也。《木華·海賦》東演析木。又通也,潤也。《周語》夫水土演而民用。又引也。《班固·西都賦》留侯演成。又廣也,延也。《前漢·外戚傳》推演聖德。又水潛行也。《左思·蜀都賦》演以潛沫。又與衍同。《易·繫辭大衍註》王弼曰:演天地之數。又涴演,水迴曲貌。《郭璞·江賦》洪瀾涴演而雲迴。又《集韻》以忍切,音引。水名。《唐韻》亦作以淺切。又《集韻》延面切,衍去聲。淺流也。
【畅】1. 没有阻碍地:~通。~达。~销。流~。通~。 2. 痛快,尽情地:~快。~谈。~游(a.畅快地游览:b.畅快地游泳)。欢~。舒~。~所欲言。 3. 姓。
【并】1. 合在一起:~拢。合~。兼~。 2.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 ◎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五根】1.佛教谓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种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进根(勤修善法),念根(忆念正法),定根(使心不散),慧根(思维真理)。《俱舍论》卷三:“於清浄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南朝梁元帝《与萧谘议等书》:“必须五根之信,以信为首;六度之檀,以檀为上。”2.佛教谓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俱舍论》卷一:“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明杨慎《艺林伐山·譬喻经》:“五根之祸,剧於毒龙。五根如箭,意想如弓。”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官有五根,物有五尘
【五力】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南朝梁王僧儒《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唐李邕《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明李贽《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2.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宋延寿《宗镜录》卷四八:“有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