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jīng ní yuē shù
【鲸】◎ 生长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形状像鱼,胎生,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体长可达三十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肉可食,脂肪可以做油(俗称“鲸鱼”):~吞。~鲵(即“鲸”,喻凶恶的人)。
【鲸】《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京切,音擎。《說文》本作,海大魚也。《玉篇》魚之王。《古今注》鯨魚者,海魚也。大者長千里,小者數十丈。其雌曰鯢,大者亦長千里,眼如明月珠。互詳鯢字註。《後漢·班固傳》於是發鯨魚,鏗華鐘。《註》海岸中有大魚名鯨。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魚,鯨魚擊蒲牢,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其聲大者,故作蒲牢於其上,撞鐘者名爲鯨魚。又《西京雜記》漢武刻石爲鯨,置昆明池,每雷雨,魚常鳴吼,鱗鬣皆動。《杜甫詩》石鯨鱗甲動秋風。又《集韻》渠良切,音彊。義同。
【鲵】1. 〔大~〕两栖动物,身体长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鲜美可食。叫的声音像婴儿,所以俗称“娃娃鱼”。 2. 〔小~〕两栖动物,体形与大鲵相似,但较小,牙齿呈V形,生活在水边的草地里。 3. (鯢)
【鲵】《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正韻》硏奚切,音倪。《說文》刺魚也。《爾雅·釋魚》鯢大者謂之鰕。《註》今鯢魚似鮎,四脚,前似獮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疏》鯢,雌鯨也。《本草》鯢魚,一名王鮪,在山溪中,似鮎,有四脚長尾,能上樹,天旱則含水上葉覆身,鳥來飮水,因而取之。伊洛閒亦有,聲如小兒啼,故曰鯢魚。一名鱯魚,一名人魚,膏燃燭不滅。《左傳·宣十二年》取其鯨鯢而封之。《註》鯨鯢,大魚名。以喩不義之人吞食小國。《疏》雄曰鯨,雌曰鯢。又《莊子·庚桑楚》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鰌爲之制。
【约束】shù(1)[bind;commit]束缠(2)[check;restrain;control;restrict]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他约束自己不向父亲求援(3)[oath(treaty)ofalliance]盟约,规约坚明约束。——《战国策·燕策》遵上之约束。——清·洪亮吉《治平篇》
【约束】缚。《庄子·骈拇》:“约束不以纆索。”《楚辞·离骚》“索胡绳之纚纚”汉王逸注:“纫索胡绳,令之泽好,以善自约束,终无懈倦也。”宋欧阳修《玉楼春》词之十四:“红絛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袞。”2.限制;管束。《史记·六国年表序》:“矫称蠭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唐罗隐《谗书·市赋》:“非信义之所约束。”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鱷如驱羊。”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必有大山当其衝,约束河伯难为灾。”3.规章;法令。《文子·上义》:“约束信,号令明。”《史记·曾相国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