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拼音: cóng yī xuān cǎo
【丛】1.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2.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3. 姓。
【丛】《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族平聲。《說文》聚也。从丵从取。《書·無逸》是叢于厥身。又姓。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又臺名。在邯鄲。又《集韻》或作樷。《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又作藂。《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註》詩葛覃註:灌木曰藂。又《韻補》叶徂黃切,音牀。《韓愈·此日足可惜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淮之水舒舒,楚山直叢叢。逢音房。《韻會》後人誤作菆,或作蕞,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从四直,兩長兩短。从丱,非。丵原刻下从羊。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萱草】1.植物名。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脊。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菜,或供观赏。根可入药。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称忘忧草。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唐万楚《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明张时彻《采葛篇》:“愿留枯根株,化作萱草枝。”2.借指母亲。明刘基《发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诗:“朝原思脊令,夜船梦萱草。”明何景明《为李秀才寿母》诗:“梅花似白髮,萱草亦朱颜。”参见“萱堂”。
想了一下,可能这句诗的意思是那个萱草长得就一粒炮弹似的!坐在那儿的话一不小心就炸得你脸上满是花粉!哈哈哈,不过萱草是不是跟蒲公英一样,一吹就散啊?那这个诗人岂不是太不经思量了,一句诗全搞砸了呢!
这句诗“一丛萱草”,是作者诗情雅致的体现啊!简洁又有意境,句子中的“萱草”真是得它招牌了。不过个人认为这句诗有些玄之又玄,不够直白,我看啊,作者是想借“萱草”来表达自己不被人理解的心情吧。好像我买的那双奇形怪状的拖鞋一样,只有我自己明白它们的美丽!
大概这个作者是别有深意啊,想借着这句诗表达什么宏伟的哲学思考吧?我刚找到了一篇解读诗歌的博客,信不信有人说这句诗是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像一丛萱草一样啊!还特地引用了日本的哲学家!这些人真是太有才了,我只能呵呵。
刚刚查了一下,“萱草”在日语里面是“スミレ”呢!原来是紫罗兰的意思啊!那这句诗说的不就是一丛紫罗兰吗?可是我可怜的小脑袋还是不太能理解这种细腻的表达方式,太过高级了啊!
说实话啊,这句诗我还是有点看不懂。可能是我太没有文艺气息了吧,读这句诗的时候总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但是即使我不懂诗的深意,我也可以欣赏它的美丽,像一个音乐盒那样,不懂原理还是能享受它旋律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