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一竿身——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韵脚:上平十七眞

平仄:平 平 平

拼音: gān shēn yī

一竿身释义

【竿】1. 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  2. 特指“钓鱼竿”:垂~。投~。~钓。  3. 古代指竹简:~牍(书信)。

【竿】《廣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干。《說文》竹梃也。《詩·衞風》籊籊竹竿。《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又竿牘。《莊子註》竹爲書。又地名。《水經注》衞縣有竿城。又與干通。《後漢·董卓傳》僭擬車服,時人號竿摩車。《註》竿摩,猶干劘也。言其相逼近也。又《集韻》古旱切。與幹同。箭笴也。又《集韻》居案切,音旰。衣架。《爾雅·釋器》竿謂之箷。又叶經天切。《白居易·悟眞寺詩》或時洩光采,夜與星斗連。中頂最高峯,拄天靑玉竿。又叶公旦切。《劉琨·答盧諶詩》亭亭孤幹,獨生無伴。綠葉繁縟,柔條修罕。朝採爾實,夕捋

【身】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3.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5. 孕,娠:~孕。  6.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又《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一竿身用户点评
tx
宁静的树林

这句诗中的“一竿身”所呈现的意境犹如一根竹竿俯首婉转,显得欣欣向荣。作者运用了含蓄而富有张力的词汇,呈现了竹子身姿优雅的美感。这种清秀的形象与中国古人钟爱的雅致风格相契合,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2025-04-17 16:57:36
tx
天空之城

这句诗中的“一竿身”,以简洁的方式表达了竹子的独立与高洁。这种简明的表达方式与鲁迅先生一贯的口吻相符,让人回想起他以直言不讳、深意流露的文风。通过这句诗的点评,我们更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于简洁表达的追求。

2025-04-17 15:57:54
tx
流浪的白衣

“一竿身”这诗语言简洁明了,寥寥数词勾勒出竹子挺拔如椽的身影,表达了竹子高洁不凡的特质。这种简约的表现方式使人感受到作者的写作风格,亦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达人风范的向往。

2025-04-17 15:37:57
tx
不羁之风

“一竿身”这句诗,借用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描写,将竹子婀娜多姿的身姿表达得淋漓尽致。韵律起承转合,以“一竿”为起,音调跃然而出;“身”作为转折,表达着竹子高傲挺拔的姿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短促有力的词汇,让人感受到了竹子独特的魅力。

2025-04-17 14:35:48
tx
WhisperingBreeze

诗中两个词“一竿身”,除了形容竹子外,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立体的美感。竹子一体挺拔,若隐若现的身姿让人想到了人的气质。通过这种抽象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将竹子与人的特质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2025-04-17 14:10:39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