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ìn màn lěi lěi
【印】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 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 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 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 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 姓。
【印】〔古文〕《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因去聲。《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增韻》刻文合信也。《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又姓。《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漫】1. 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河水~出河床。~溢。~流。~漶(文字、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 2. 淹没:大水~过桥面。 3. 满,遍,到处都是:迷~。~山遍野。 4. 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散~。~谈。~话。~步。~不经心。~骂(乱骂)。~~(时间或空间没有边际,如“~~长夜”)。~游。
【漫】《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半切,音縵。大水也。一曰水浸淫敗物。《揚子·方言》溼敝爲漫。又水名。《後漢·郡國志》成臯有漫水。又名。《水經注》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謂之漫。又漫漫,長遠貌。《左思·吳都賦》廓廣庭之漫漫。又雲色也。《尚書·大傳》卿雲爛兮,禮漫漫兮。又徧也。《公羊傳·宣三年》郊牛死,不言其所食,漫也。《註》徧食牛身。又放也。《前漢·藝文志》漫羨而無所歸心。又汗漫,渺茫貌。《關尹子·九藥篇》勿以汗漫曰道之廣。又澶漫,猶縱逸也。《莊子·馬蹄篇》澶漫爲樂。又川原之形。《張衡·西京賦》澶漫靡迤。
【累累】◎累累léiléi[pileup]重叠乱石累累◎累累léiléi[continuously;clusterof;heapsof]连续不断;排列成串累累而来累累的硕果◎累累lěilěi(1)[manytimes]∶多次(2)[countless]∶数目多得无法计算的罪行累累(3)[pileup]∶重叠,重积;另联贯成串,众多的样子漢
【累累】1.屡屡;多次。《穀梁传·哀公十三年》:“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唐韩愈《送孟秀才序》:“其十月,吾道于衡潭以之荆,累累见孟氏子焉。”《水浒传》第六六回:“此是梁山泊万千之幸,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生累累使人去大名探听消息。”2.(累,今读léi)重迭。唐张祜《游天台山》诗:“羣峯日来朝,累累孙侍祖。”何其芳《画梦录·岩》:“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乱石累累。”3.(累,今读léi)连续不断貌;连接成串。汉焦赣《易林·泰之小过》:“桃李花实,累累日息,长大成熟,甘美可食。”《汉书·五行志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