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ǒu|yòu lì zhàng kuáng lán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力】1.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2.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3.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4.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5. 姓。
【力】〔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林直切,陵入聲。《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增韻》筋,力氣所任也。《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又勤也。《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註》師古曰:力,勤也。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註》力,猶務也。又《後漢·
【障】1. 阻隔,遮挡:~蔽。~翳。~碍。故~。~眼法。一叶~目,不见泰山。 2. 中国秦、汉两代边塞上作防御用的城堡:“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列亭,至庐朐”。 3. 用作遮蔽、防卫的东西:屏~。 4. 古同“幛”,画轴。 典
【障】《唐韻》《集韻》《韻會》之亮切,音嶂。《爾雅·釋言》障,畛也。《註》謂壅障。《說文》隔也。《廣韻》界也。《禮·月令》毋有障塞。《左傳·昭元年》障大澤。《註》陂障之。又《釋名》障,衞也。《左傳·定十三年》且成孟氏之保障也。又《史記·秦始皇紀》築亭障以逐戎人。又《張湯傳》居一障閒。《註》障,謂塞上要險之處。別築城,置吏士守之。又《廣韻》步障也。王君夫作絲布步障三十里,石崇作錦障五十里,以敵之。又《廣韻》《集韻》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璋。義同。◎按經傳釋文凡障字,平去二音皆可讀。又《廣韻》丘山頂上平。通作章。
【狂澜】澜kuánglán(1)[ragingwaves]∶巨大的波浪八戒见了道;“果是狂澜,无舟可渡。”——《西游记》(2)[acriticalsituation;adesperatesituation]∶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力挽狂澜汉
【狂澜】汹涌的波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迴狂澜於既倒。”明吴承恩《赏花钓鱼赋诗谢表》:“普滋生於湛露,息吞噬於狂澜。”陈毅《初游青岛》诗:“战士正操练,渔民斗狂澜。”2.喻剧烈的社会变动或大的动乱。清方文《芜湖访宋玉叔计部感旧》诗之三:“一自狂澜翻大陆,遂令郎署属危途。”梁启超《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时千七百九十三年之秋,革命之狂澜,轰天撼地。”林伯渠《赠北赴热察诸同志》诗:“为障狂澜作砥柱,还擎旗帜荡尘埃。”亦指纷繁的思潮。叶圣陶《穷愁》:“狱底沉宵,脑海中益兴狂澜,起伏无已。”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