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拼音: yù jìng tái
【玉镜台】1.玉制的镜台。唐杨炯《梅花落》诗:“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臺。”宋葛立方《满庭芳·簪梅》词:“玉镜臺边试看,相宜是浅笑轻顰。”《群音类选·京兆记》:“青鸞何事飞难至,却教我玉镜臺前懒画眉。”2.指晋温峤之玉镜台。温峤北征刘聪,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温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事见《世说新语·假谲》。后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唐张紘《行路难》诗:“君不见温家玉镜臺,提携抱握九重来。”《群音类选·犀珮记·势逼改嫁》:“好将聘物早持归,自有温郎玉镜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外家纪闻》:“北江与其内
真是一首凄美之作,让人感叹时光之飞逝,令人深感世事无常。描写姑苏台之景,犹若亲眼目睹,令人陶醉。透过玉镜,追思楚宫宴之景,引人思绪万千,真是让人潸然泪下。
这句诗还能触发人们的联想,让我们想到玉镜,想到贵妃醉酒,想到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细细品味这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没有多余,每一个字都有着深深的文化内涵!让人不由自主地着迷其中!好喜欢!
“玉镜台,花径苔连绵。”这句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对人生流转的思考。具体描绘了霜天漓日之际,面对玉质光明的镜面,诗人却感到人生如花径一般苍茫而不可寻,如同苔藓一般被时间的长河所连绵。这种以景描情、以景抒怀的表达手法,使读者在感受到美景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痛感。
余见于《琴书》一编,有曹丕之陈辞。然则世有争议,非余真见。夫以玉喻诗之明丽,台喻诗之壮丽,擎天盈天,为何物也?所闻唯疑,所见亦疑,亦恍若隔世多年。愿再修枝剪句,以筋于古之崇雅之文人。
此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这句“玉镜台,花径苔连绵。”通观全诗,虽只有一句言之简练,却贯穿着诗人的感慨之情。其含义深邃,让人陷入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中。首先,“玉镜台”形象独特,玉质精致的镜子隐喻人生如梦,镜面反射出光阴的无情,令人感到脆弱而有限。而“花径苔连绵”则通过描绘花径苔藓连绵不断,表达出人生中令人心酸的离别之感。整句质朴而深刻,将诗人对光阴流转的思考与对爱别情愁交织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共鸣。
曾经有一首很火的歌叫《玉观音》,这个诗和歌是不是有点相似感?哈哈哈,我直接联想到了。就像歌中唱的那样,“纤纤玉指,触碰心弦”,玉镜台也是如此,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别看只有几个字,但是一出现,就像给人扔了个炸弹一样,酷到爆炸!
此句之美不在于华丽曲折之词藻,而在于简练明快之构思。咏音诗之意,以台为喻,善哉!宛若诗人料到后世之有声乐,故以音乐性格为对号。台者山也,山者大,有壮丽之气度;镜者明也,明者察,有真实之透视。结合言意形象,颇贴切诗人之当时感悟,可为真正境界之诗篇也。
这首诗啊,兄弟姐妹们,必须要说,它就像是一面反光的镜子,让人一看就上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