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蓦山溪(大石·春景)

玉箫金管——蓦山溪(大石·春景)

韵脚:上二十四緩

平仄:仄 平 平 仄

拼音: yù xiāo jīn guǎn

玉箫金管释义

【玉箫】1.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晋书·吕纂载记》:“即序胡安据盗发张骏墓,见骏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三:“玉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宋齐愈《八宝妆》词:“惆悵夜久星繁,碧云望断,玉簫声在何处?”清纳兰性德《眼儿媚·又咏梅》词:“玉簫吹梦,金釵划影,悔不同擕。”2.人名。传说唐韦皋未仕时,寓江夏姜使君门馆,与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韦归省,愆期不至,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侍妾。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后多借指姬妾。宋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身是客,

【金】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  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3. 钱:现~。基~。挥~如土。  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  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

【金】〔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

【管】1. 吹奏的乐器:~乐器。~弦乐。  2.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道。~线。~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中窥豹。气~。血~。针~。双~齐下。  3.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电子~。晶体~。  4. 负责,经理:~理。

【管】《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音筦。樂器。《書·益稷篇》下管鼗鼓。《詩·商頌》嘒嘒管聲。《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註》管,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周禮·春官》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隂竹之管。《疏》管如篪,六孔。《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前漢·律歷志》竹曰管。《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又葭管。《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陽氣。又地名。《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左傳註》滎陽

玉箫金管用户点评
tx
silverTears25

此句以“玉箫金管”为主题,将音乐器材作为个体,把握音色和形象独特且不可分割的特点,妙在一笔带过。曲意深远,意境脱俗,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气质。嫩玉抚于唇齿间,金管声透过云霄,宛如天籁之音。整个句子凝聚了古人对音乐的喜爱与赞美,使人产生一种陶醉与悦耳同时的愉悦感。文人雅趣和视听交织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2025-02-17 16:14:08
tx
魔都小公主

“玉箫金管”这句诗,音韵和谐,意境独特,给人一种穿越古今的感受。玉箫的音色柔美婉转,使人如痴如醉;金管的音响雄浑壮丽,令人心悸不已。听之,仿佛置身于古时宫廷,饱览尊崇雅致之美;回味之间,目睹了仙境之景,沉浸在神秘莫测的仙乐之中。这样的音乐造诣,让人赞叹不已,实属难得。

2025-02-17 16:10:51
tx
宁静的树林

玉箫金管之音浑然天成,娓娓深入人心。论修辞,它采用了以物寓情的修辞手法,恰如把音乐的美妙隐喻为仙音。以“玉箫”喻仙女、仙子,以“金管”喻仙鹤,借物言志之间,别开生面地展现了音乐的魅力。这样的修辞,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聪明才智,还让读者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妙与遐想。此句简短而精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5-02-17 15:49:36
tx
浮华年少

这句“玉箫金管”真是妙绝非常,令人为之倾倒。玉箫者,以白玉制成,形态秀美,音质清雅。金管者,以金为材,音色金刚之力。二者相得益彰,相互呼应,合鸣一曲如天籁之音。意境上,玉箫金管之音闻者想象着一位美丽的仙子在空中引吭高歌,或者仙鹤在云间翩翩起舞。细细品味,笔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恍若仙境的场景,使人神往不已。

2025-02-17 15:36:41
tx
山林隐士

从修辞手法上来看,这句诗采用了对偶法,巧妙地运用了音韵的对比与呼应。玉箫与金管,一静一动,一柔一刚,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句诗的意境更加生动。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玉箫与金管的声音媲美仙音,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种对偶的修辞手法,不仅增加了诗句的艺术美感,也体现了作者的才情与艺术造诣。

2025-02-17 14:28:38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