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二十九換
平仄:仄 平 平 仄
拼音: yù xiāo shēng duàn
【玉箫】1.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晋书·吕纂载记》:“即序胡安据盗发张骏墓,见骏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簫。”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三:“玉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宋齐愈《八宝妆》词:“惆悵夜久星繁,碧云望断,玉簫声在何处?”清纳兰性德《眼儿媚·又咏梅》词:“玉簫吹梦,金釵划影,悔不同擕。”2.人名。传说唐韦皋未仕时,寓江夏姜使君门馆,与侍婢玉箫有情,约为夫妇。韦归省,愆期不至,箫绝食而卒。后玉箫转世,终为韦侍妾。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三。后多借指姬妾。宋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身是客,
【声】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
【断】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 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 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断】《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說文》作。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又《書·秦誓》斷斷猗無
古人云:“声声如珠,境境如画”,此诗道破了声音的变化在人们心灵深处所引起的情感共鸣。玉箫声断,形象鲜明,直触人心,令人感叹离愁与痛苦的融合。此诗通透灵秀,虽不过是八字而已,却恰如其分地传达了人情的流转和心境的变幻。借助于音乐意象,不仅深化了抒情效果,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艺术美感。
正所谓音律和人心之间常存着一种奇妙的共鸣,当音乐缺失时,情感的韵律也将突兀地终止,犹如一江星霜被一笔勾断。以玉箫为意象,更是别具一格。琴瑟之音能够引起深情的荡气回肠,而神秘中带着凄美的玉箫声断,则给人一种超越寻常的凄艳印象。
玉箫声断,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所产生的无尽思念,是一种深情而无语的哀思。这种哀怨之情,浓缩在短短的四个字之中,但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细节之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巧妙地表达了离别所带来的悲痛和无奈。玉箫声断,铺陈了一幅悲怆无比之离别画卷,令人为之动容。
玉箫声断,这句诗表现了一种离别之情,令人哀思痛惜之心。玉箫作为乐器,其声断则意味着音乐之美被截断,如同心灵上的撕裂。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音乐形象来表达人情感受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对离别之痛的体验和思考。通过此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顾影自怜、动情伤感的心境,引发了人们对离别的深思和思乡之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