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mò|mù zhì shì yuàn jiē yōu rén
【莫】1. 不要:~哭。 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4. 古同“漠”,广大。 5. 姓。 | ◎ 古同“暮”。
【莫】〔古文〕《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又定也。《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又謀也。《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又《博雅》强也。《論語》文莫吾猶人也。《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註》莫,勉之也。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又《博雅》莫莫,茂也。《詩·周南》維葉莫莫。《註》莫莫,茂密之貌。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
【志士】士zhìshì[personofidealsandintegrity]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爱国志士汉
【志士】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閒。”唐雍裕之《早蝉》诗:“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元刘詵《送范主一宪郎》诗:“庸夫老邱里,志士轻山川。”丁西林《妙峰山》第四幕:“他是一个爱国的志士,他是一个抗战的英雄。”汉
【怨嗟】叹息。南朝梁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握手分岐路,临川何怨嗟。”唐杜甫《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明王錂《寻亲记·遣役》:“若有钱来买放,何必怨嗟,何必疑惑。”陈毅《赣南游击词》:“莫怨嗟,稳脚度年华。”汉
【幽人】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清顾炎武《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2.指幽居之士。宋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典
这句诗运用了平仄和押韵的技巧,既符合双调的要求,又表现出深沉的情感。
这句诗出自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双调·烟笼雨笠罩高楼》,表达了对志士和幽人们生活困顿,却不怨尤、不畏艰辛的态度。
在这句诗中,志士幽人莫怨嗟,以一种淡泊处世的心态,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从容和坚韧。志士之志,在孤独中坚守,不受外界干扰;幽人之境,在寂静中守纪,不为外界嘈杂所困扰。进一步启发人们要保持柔软坚韧的品质,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志士自强、幽人超逸为题材,融汇于一句诗中,让人令人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目标。志士莫怨,要追求真理实践,并以理想为动力,果敢奋斗;幽人莫怨,欲得治天下者,先治身心,达到超然境地;莫怨嗟表明“不应自怜自悲”的豁达心态,唤醒读者悟道的启示。
这句诗所呈现的意境丰富而深沉,唤起人们对那些纵然家困国贫,却坚守初心、矢志不移的人们的尊敬之情。
这句诗以平仄工整的句式,表达出行与志士、无忧与幽人之间的心境鲜明。不倚人、无牵挂,自能卸下浮躁之念,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修身养性,志士幽人自可辐射出静与雅,成为人间的瑰宝。莫怨嗟者,诗人语意稍出人意表,可见其格调独特之处。
“莫怨嗟”充满了激昂和坚韧的力量,蕴含着面对命运的挫折与压迫时的坚韧和顽强,为人们展现了一种堪叹、不屈的精神风貌。
用“志士幽人莫怨嗟”这句简洁的诗句,直抒胸臆,一语道出其无悔人生之态度。志士幽人皆饱含理想与情怀,不问名利,不羡繁华。诗人以简练的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幅绚丽的画卷,呼应人们追求内心平和与奋斗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