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七眞
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bǎn dàng shí|zhì chéng chén
【板荡】ǎndàng[turbulence]《诗·大雅》有《板》、《荡》两篇,都是写的当时政治黑暗,政局动乱。后用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板荡】《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因以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唐太宗《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宋岳飞《五岳祠盟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臺,总髮从军,歷二百餘战。”清黄遵宪《三哀诗》:“士生板荡朝,非气莫能济;国家有妖孽,尤贵养正气。”董必武《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缅怀先烈奋斗的艰辛,眷念中原板荡的沉痛,吾人纪念辛亥革命,吾人驱逐日寇到鸭绿江东之心将更坚强千百倍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
【诚】1.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2.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方言集汇
【诚】《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說文》信也。《廣雅》敬也。《增韻》純也,無僞也,眞實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書·太甲》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傳》言鬼神不係一人,能誠信者則享其祀。《眞德秀曰》唐虞時未有誠字,《舜典》允塞卽誠之義。至伊尹告太甲始見誠字。《禮·樂記》著誠去僞,禮之經也。《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註》誠者,眞實無妄之謂。又《玉篇》審也。《禮·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註》誠,猶審也。或作成。又郡名。《唐書·地
【臣】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 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 3. 古人谦称自己。 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
【臣】〔古文〕《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音辰。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又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又《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
关于这句“板荡识诚臣”,我充满了疑问
“识诚臣”寄托了唐代士人对于忠诚贞正之臣的向往。唐时纷乱,拥有忠诚臣子渴求曙光,正是社会更需正直诚诚之士来引领。
这句“板荡识诚臣”,感觉就像是一个初中生写给政治老师的作文标题
总之,“板荡识诚臣”这句诗通过韵律、用词和意境的巧妙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忠诚臣子的形象。它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充分展现了忠诚的心灵和坚定的品格。这种鲜活的诗意表达,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启迪和情感触动。
用词方面,作者巧妙地将“板荡”这个词组与“识诚臣”呼应,充分展现了忠诚之臣的浩然正气和坚定决心。其中的“识诚”两字更是寓意深远,既是内心真挚的忠诚表达,也是能够辨别忠诚与奸诈的才智。这些用词的精准与质朴,使诗歌表达愈发生动真切。
这句诗就像是一颗蓝星,耀眼而炙热,要给它鼓掌欢呼!就像你玩游戏时取得S胜利一样,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忠诚才智并重,方可立于朝堂之上。这句诗语焕发了一种才能和忠诚结合的境界,正是古人心中儒臣格常形象。
此诗以“板荡”起题,意即言辞直截刚猛。而“识诚臣”则是重点,以表现忠诚廉直之臣的品德。这句詩以斧劈坚木为喻,抨击伪君子与眼中无人之徒,强调识得真正忠诚之人才能达成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