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去四十禡
平仄: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yǒu|yòu shè|yè|yì hǔ hé bù běi shān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射】1. 放箭:~箭。后羿~日。 2.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击。扫~。发~。~程。~手。 3.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注~。 4. 放出光、热、电波等:~电。辐~。~线。照~。反~。 5. 有所指:暗~。影~。 | 1. 〔~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2. 〔仆~〕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 ◎ 〔无~〕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射】漢典考證:〔《禮·射義》射之爲言繹也。各繹己之志也,故射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中。〕 謹照原文改: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 考證:〔《禮·射義》射之爲言繹也。各繹己之志也,故射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中。〕 謹照原文改: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則中矣。
【虎】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2.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虎】〔古文〕虝《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又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又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又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
【何不】◎何不hébù[whynot]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何不】犹言为什么不。表示反问。《诗·唐风·山有枢》:“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孟子·尽心上》:“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王奉忽起一个不良之心,想道:‘……何不把琼英、琼真暗地兑转,谁人知道?’”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有算八字的钱,何不给我打酒吃?”
【北山】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唐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2.山名。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北山,使公卿皆从。”杜预注:“北山,洛北芒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北山,延佇望城郭。”刘良注:“谓登北邙望晋都。”3.山名。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吕向题解:“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