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次韵僧潜见赠

不知下有行人行——次韵僧潜见赠

韵脚:下平十一唐

平仄: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bù|fǒu zhī|zhì xià yǒu|yòu xíng rén háng|xíng

不知下有行人行释义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下】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 使降落:~半旗。~棋。  7. 进入:~海。  8. 投送:~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 谦辞:在~。~官。  11. 颁布:~令。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行人】◎行人xíngrén[pedestrian]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杜甫《兵车行》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行人】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唐杜甫《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汉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明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秦景公使其弟鍼来求成,叔向命

【行】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3. 步行的阵列。  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6. 行业:同~。各~各业。  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 1.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2.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3.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4. 从事:进~。  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6. 足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

不知下有行人行用户点评
tx
明媚阳光

揣胡未行,志在何极?诗中行人于“不知下有行人行”处迎面扑来,众说纷纭而欲行了,殊难如料,实耐人揣摩。与其与街头行人相许倾心,不若自寻联袂之侣,伥伥于其中,未免妄取词曲众多。以“傍人已回头”明示前方事态,风淅淅,萧萧,飘然之感,以两句相呼应,可见自近而远,托其老友之手。

2024-09-19 16:33:39
tx
多彩人生

嘿嘿嘿,这句诗好有故事性哦!我就想象到了,那是一个超级吸引人的小巷子,小巷子里有一个超级帅气的男生,他一路独自前行,路上各种美女想上去搭讪,可每个姑娘都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眼中只有目标,别说这么多!带我去那个小巷子!

2024-09-19 15:58:49
tx
AngelOfLove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这句诗深深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热血!没有人能代替你去踏上自己的人生征程!虽然路上有点迷茫,但是不用担心,我一定会找到出路!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未知世界啊!一切都会变好的!我为自己加油!

2024-09-19 15:48:00
tx
寻找星星的人

此诗反映出行人在行走过程中的迷茫与期待。行人步出门外,“不知下有行人行”,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无奈,却又迫切地希望有个傍人能回头告知前方情况,“忽听辞人说傍人已回头”。诗人通过这两句简短的诗句,将行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娓娓道来,使人产生共鸣。饱含深情的文字,使诗境愈发深远动人。

2024-09-19 15:37:14
tx
忧伤红尘

这句诗妙啊!一开始看着还以为是给天使写的日记,画面太美了吧,不知不觉就被带到了一个安静无人的小巷里。当然,我承认这句诗可能不是写这个的……但是没关系啦!我意淫就是了!好想在这个小巷里散散步,摇曳的路灯下,不知下有行人行,就我一个人在这自得其乐也是极好的!

2024-09-19 15:19:06
tx
九天云外

此诗妙意绵长,真情浓重。用短短的八个字,暗含相思之情,情景交融而空灵,不容不感叹其妙。行人初上街头,眼下无人可问津,故自言“不知下有行人行”,而又忽闻傍人已回首,“忽听辞人说傍人已回头”,若是诗人意有所指,表示行人爱树其朋友深交,非理智行人也难以言其情深。

2024-09-19 15:09:22
tx
DarkKnight

此诗凭借着简短的词句,表达了行人心中的思绪,更是很有情感的寄托。行人面前的道路未知,“不知下有行人行”,不禁让人感到茫然失措,但行人内心却常常时刻地期盼着某个傍人向他传来好消息,“忽听辞人说傍人已回头”,这种希望与失望的交织感,令人心生共鸣。诗意之深远,用字之淳雅,妙绝当代,堪称经典佳作。

2024-09-19 14:54:59
tx
七仙女的仙籍

此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折射出行人心境。前半句“不知下有行人行”,意在表现行人对前方道路的不确定,含而不露,恰如行人对未知未卜之事的担忧与犹豫;后半句“忽听辞人说傍人已回头”,以妙喻的方式勾勒出行人在心中早已暗暗盼望,使用傍人回头为象征,喻意似乎在等待着一丝希望。两句相得益彰,形成诗境之美,引人深思。

2024-09-19 14:20:23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