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沧浪亭

鸱夷古亦有独往——沧浪亭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 yì yǒu|yòu 3 chī yí dú wǎng

鸱夷古亦有独往释义

【亦】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古】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3. 姓。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鸱夷】战国策·燕策二》:“昔者五子胥説听乎闔閭,故吴王远迹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裴駰集解引应劭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明梁辰鱼《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2.借指春秋吴伍员。明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鉤弋死云阳,鴟夷弃江沙。”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汉扬雄《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宋司马光《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清陈维

【独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三国魏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之十七:“含道独往,弃智遗身。”《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李善注:“淮南王《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司马彪曰:‘独往,任自然,不復顾世。’”唐杜甫《雨》诗:“浮俗何万端,幽人有高步。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参见“独往独来”。2.一人前往。《周书·武帝纪下》:“诸将固请还师,帝曰:‘……卿等若疑,朕将独往。’”宋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二:“不是溪山曾独往

鸱夷古亦有独往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