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fàng yán bù|fǒu zì wài
【放言】谓不谈世事。《论语·微子》:“﹝子﹞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务。”一说为放纵其言。参阅清刘宝楠正义。2.放纵其言,不受拘束。《后汉书·荀韩锺陈传论》:“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李贤注:“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序》:“予闲居,乘兴偶作一十二章,颇类志怪放言。”清昭槤《啸亭续录·陶珏卿》:“余每放言妄论,伊必阻止曰:‘此招祸之媒也。’”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日前见启事,便知大碰钉子无疑。放言已久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自外】◎自外zìwài[keepoutof]自认为处在某个范围之外,或者处于对立的方面
【自外】1.自视为外人;自行疏远。《史记·刺客列传》:“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於宫。”南朝梁武帝《答袁昂诏》:“朕遗射钩,卿无自外。”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此事屑屑,不足为长者言。然辱爱幸之深,不敢自外於门下,故復陈説。”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唯厚辱推许,相期以古人,不敢自外,敬陈所闻,以供采择。”2.置身于事物之外。唐韩愈《感春》诗之二:“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明刘基《双清诗序》:“上人虽欲自外於物,而物不能外之也。”3.自别;自异。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