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

格调宛同罗给事——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

平仄: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 wǎn|yuān tóng|tòng 2 jǐ shì gé diào

格调宛同罗给事释义

【宛】1. 曲折:委~。~妙(声音婉转动听)。~转(zhuǎn )(a.辗转;b.同“婉转”)。  2. 仿佛:~然。~如。~若(仿佛,好像)。  3. 姓。 | ◎ 〔大~〕古代西域国名,在中亚西亚。 典

【宛】〔古文〕惌《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音琬。《說文》屈草自覆也。又宛然猶,依然。《詩·秦風》宛在水中央。《註》宛然,坐見貌。《魏風》好人提提,宛然左辟。《註》宛然,讓之貌。又丘名。《爾雅·釋丘》宛中,宛丘。《又》丘上有丘爲宛丘。《註》宛謂中央隆高。又平聲。《玉篇》《集韻》《類篇》於袁切,音鴛。大宛,西域國名,去長安萬二千五百里。又縣名。《一統志》宛,本申伯國,春秋時屬晉,戰國爲韓宛邑,秦爲宛縣,漢因之,明屬南陽府。又姓。《左傳》鄭大夫宛射犬,楚大夫宛春。又去聲,於願切,音苑。小也。《詩·小雅》宛

【同】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3. 和,跟:~流合污。  4. 姓。 | ◎ 〔胡~〕见“胡”。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罗】1. 捕鸟的网:~网。  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  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4. 散布:~列。  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  6. 用罗筛东西:~面。  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  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9. 同“脶”。  10. 姓。

【罗】《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註》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又《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又《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註》羅列而生。又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又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又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

【给事】处事;办理事务。《国语·周语中》:“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以恭给事则宽於死,以俭足用则远於忧。”宋曾巩《都知制》:“门闈房闥之间,朝夕给事,非谨信忠篤,乌可处斯任哉!”2.供职。《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而朝恩幼子曰令徽,年十四五,始给事於内殿。上以朝恩故,遂特赐緑焉。”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天聪已前,钧衡帷幄,悉任懿亲,异姓儒臣,但令给事文馆。”3.引申为侍奉。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东坡读《阿房宫赋》,至夜分犹不寐……有二

【格调】调gédiào(1)[literaryorartisticstyle]∶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先定格调格调豪放这部影片低级庸俗,格调不高格调高雅(2)[one’sstyleofworkaswellasone’smoralquality]∶人的风格或品格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诗纪事·秦韬玉》(3)[form;style]∶格式;式样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mdash

【格调】品格;风范。唐蒋防《霍小玉传》:“故霍王小女名小玉……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2.风貌,景象。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3.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元刘壎《隐居通议·诗

格调宛同罗给事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