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石炭

根苗一发浩无际——石炭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 gēn 2 yī 1|4 hào wú jì

根苗一发浩无际释义

【根】1.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植。~茎。~瘤。~毛。~雕。须~。块~。扎~。叶落归~。  2.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底。~基。墙~儿。  3. 事物的本源:~源。~由。~本。知~知底。  4. 彻底:~除。~究。~治。  5. 依据,作为根本:~椐。  6.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筷子。  7.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8.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9.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典

【根】《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痕切,音跟。《說文》木株也。《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又《廣韻》根,柢也。《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又《博雅》始也。又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又金根,車名。《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又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又竹根,杯名。《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又雲根,山名。《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又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又叶經天切,音堅。《三略軍讖

【苗】1.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麦~。树~。幼~。~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  2. 形状像苗的:火~儿。  3.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  4. 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疫~。卡介~。  5. 子孙后代:~裔。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族。~绣。  7. 姓。

【苗】〔古文〕《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描。《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魏風》碩碩,無食我苗。《註》嘉穀也。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註》爲苗除害也。《詩·小雅》之子于苗,徒囂囂。又《書·舜典》三苗于三危。《史記·夏本紀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無理,名曰苗民。又《博雅》衆也。《後漢·鄧皇后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又胤也。《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後漢·恂傳》功臣苗緒。又地名。《左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发】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也。《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浩】◎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大。~繁。~荡。~瀚。~劫。~淼(亦作“浩渺”)。~气(盛大刚直之气)。~如烟海。 典

【浩】《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戸老切《韻會》合老切,音晧。大水貌。《書·堯典》浩浩滔天。又饒也。《禮·王制》用有餘曰浩。又《集韻》古老切,音杲。以水泲酒曰浩。又姓。漢靑州刺史浩賞。又居號切,音誥。水名。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浩亹,漢縣名,屬金城郡。《前漢·地理志》浩亹水,在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註》浩亹,音合門。漢典考證:〔《書·舜典》浩浩滔天。〕 謹照原書舜典改堯典。 考證:〔《書·舜典》浩浩滔天。〕 謹照原書舜典改堯典。

【无际】újì[boundless]无边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无际】边;无涯。《列子·力命》:“窈然无际,天道自会。”南朝陈徐陵《移齐文》:“庸蜀寳马,弥山不穷;巴汉楼船,凌波无际。”唐曹松《题甘露寺》诗:“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冰心《到青龙桥去》:“车慢慢的开动了,只是无际的苍黄色的平野,和连接不断天末的远山。”2.犹言没有间隙;没有间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意授於思,言授於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隋书·牛弘传论》:“﹝弘﹞绸繆省闥三十餘年,夷险不渝,始终无际。”3.不能达到。《通典·选举五》:“贫窶之士在远方,欲力赴京师而所冀无际,以此揆度,遂至没

根苗一发浩无际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