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 jí gǔ dé|děi|de xiū 3
【汲古】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于井。唐韩愈《秋怀诗》之五:“归愚识夷涂,汲古得脩綆。”明何景明《水营墅治田圃种树》诗:“汲古缀遗言,欣焉秉柔翰。”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司马达甫》:“汲古不倦,常收藏汉铜印谱最多。”汉
【得】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3. 满意:~意。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1. 必须,须要:可~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修】1.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 2.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 剪或削:~剪。 4. 兴建,建造:~建。~筑。 5. 编纂,撰写:~书。~史。~纂。 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 7. 长(cháng ),高:~长。 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 9. 姓。
【修】《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飭也。又飾也,葺理也。《書·禹貢》六府孔修。又古之聞人曰前修。《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又《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蹇修,古良媒。又姓。漢屯騎校尉修炳。又長也。《詩·小雅》四牡修廣。又與卣通。《周禮·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以薦鬯則謂之卣,以薦酒則謂之修。又叶詢趨切,音須。《陸機·感丘賦》姸蚩混而爲一兮,孰云識其所修。必眇世以遠覽兮,夫何殉以區區。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
【绠】1. 汲水用的绳子:~短汲深(喻才力不能胜任,多用作谦辞)。 2. 轮辐近轴处的突出部分。 方言集汇
【绠】〔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杏切,音梗。《說文》汲井綆也。《揚子·方言》繘,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間謂之綆。《莊子·至樂篇》綆短不可汲深。《玉篇》亦作。又《集韻》必郢切,音餠。《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註》綆,讀爲餠,輪箄也。又《集韻》補滿切,音。義同。
汲古得修绠,这种境界完全站在了历史的肩膀上,比如说《光之美少女》里的粉钻、亚历山大大帝的紫水晶、漩涡鸣人的某某Orochimaru乱入的黑珍珠,唉,想想看都让人欲罢不能啊!人家修绳子,我们修一个屌炸天的宝石吧!
诗人通过“汲古得修绠”一语,对后人阐发了身心修炼与智慧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常常陷入浮躁的生活节奏,忽略了对传统智慧的反思。而这句诗提醒我们,只有通过承古启人之智慧,才能够找到培养自身气质和修身养性的正确途径。
汲古得修绠,这就是他喵酷炫到暴的修绠方式吗?要从古人哪
这句诗的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汲古得修绠”,诗人不仅强调了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追求,更向我们传递了一种修身的意愿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局限于单纯的学识和知识,更包含了修养品德、培养气质的方方面面。
“汲古得修绠”,鲁迅先生在这句诗中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修绠二字非常犀利地将学习与束缚联系在了一起,暗示了传统文化可能给人们带来的心智的枷锁。作为一位思想家,鲁迅先生总是用尖锐的语言探讨社会和人性问题,与传统观念进行对话。这句诗正是他思考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的产物。
没想到这个诗人居然还挺环保的嘛,不亏是大佬!他可是练就了觅人无迹的技能,能够自然而然地将绳子修好,一点儿也不破坏环境。大家以后修绠也要向他学习呀,保护环境责任在每个人~
这句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汲古得修绠,是不是古代的一个修绠大师对着一个采用了古老技法的绳子感叹的呢?没想到绳子修的这么好,一眼望去就让人想到了古代雅致的风景。喜欢古风的小伙伴一定会爱上这句诗的!
绠,则是调匀丝线,把好一切要素,以典雅之品赐之天地万物。将绠与智相提并论,正是告诉我们要注重塑造内在的修养,使智慧在我们的一生中流淌,成为我们行动和言谈间最美的修饰。只有在修养中保持谦逊之心,方能以德莅世,成就一番真正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