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疏屋诗为曹云西作

缭以樊垣——疏屋诗为曹云西作

韵脚:上平二十二元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2 yǐ fán yuán

缭以樊垣释义

【缭】1. 绕,缠绕:~绕。~乱。  2. 用针线缝缀:~缝(fèng )。~贴边。 方言集汇

【缭】《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說文》纏也。《類篇》繞也。《禮·玉藻》再繚四寸。《班固·東都賦》修袖繚繞而滿庭。又祭名。《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八曰繚祭。《儀禮·鄉飮酒禮》弗繚,右絕末以祭。《註》繚,猶紾也。又人名。《前漢·藝文志》尉繚二十九篇。《註》師古曰:尉姓,繚名也。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淸和郡有繚縣。又《集韻》朗鳥切《正韻》盧皎切,音了。義同。又《集韻》離昭切,音髎。力照切,音燎。義同。又《廣韻》力小切,音燎。《莊子·盜跖篇》繚意絕體而爭。《音義》繚,理也。又《集

【以】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樊】1. 笼子:~笼(关鸟兽的笼子,喻不自由的境地)。  2. 篱笆:~篱(喻对事物的限制)。  3. 纷杂的样子:“~然淆乱”。  4. 姓

【樊】《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作,鷙不行也。从从棥。《徐曰》鷙,猶縶也。鷹隼之屬,見籠不得出,以左右攀引外也。《廣韻》樊,籠也。《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飮,不期畜于樊中。又通棥。《詩·小雅》止于樊。《說文》作棥。《孫炎曰》樊圃之樊也。謂樊籬。《莊子·山木篇》莊子遊乎雕陵之樊,睹一蟬得美而忘其身。又紛雜貌。《莊子·齊物論》樊然殽亂。又國名。《詩·大雅》生仲山甫。《毛傳》仲山甫,樊侯也。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取田于鄭,而與鄭人以溫、原、絺、樊。又姓。《姓苑》仲山甫之後,因國爲氏。又《正韻》符

【垣】1. 矮墙,墙:短~。城~。墙~。  2. 城:省~(省城)。  3. 官署:谏~(谏官官署)。  4. 星的区域,古代把众星分为上、中、下三垣。  5. 姓。

【垣】〔古文〕《唐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曰垣,高曰墉牆也。《釋名》援也。人所依阻,以爲援衞也。《詩·大雅》大師維垣。《左傳·襄三十一年》子產盡壤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又星有上中下三垣。《史記·天官書》上垣太微宮垣十星,東垣北上相,名左掖門,西垣北上將,名右掖門。《唐書·權德輿傳》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中垣紫微宮垣十五星,左右掖與太微垣同。《湘山野錄》藝祖居潛日,爲趙普飮,居席左。搏怒曰:紫微垣一小星,居上次,可乎。斥之,使居帝右。下垣天市宮垣二十二星。《癸辛雜誌》揚州分野,正値天市垣,所以人多

缭以樊垣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