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 lùn|lún huà yǐ xíng sì
【论】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典网
【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又《增韻》紬繹討論也
【画】1.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2.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3.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4.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5.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6. 同“划1”。
【以】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形似】、外观相似。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巫峡山最嘉处,不问阴晴,常多云气,映带飘拂,不可绘画……余令画史以小舠泛中流摹写,始得形似。”清赵翼《瓯北诗话·高青邱诗》:“李青莲诗从未有能学之者,惟青邱与之相上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郭沫若《中国美术的展望》:“一切成品仅存依稀仿佛的形似而失去生命。”
形似之道,非单纯模仿所能得致。画人者,须能从真实对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去伪存真。画物者,需突出其独特的特质,彰显其本质。形似并非生搬硬套,而是运用个人的审美和感悟,使作品更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真实再现物象,以传递画家对事物的理解与把握。
画以形似之法,意在通过描绘形象来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画家在绘画过程中,需将笔触之痕迹化解为形象,将个人意识转化为形质。形似之法既要对形态把握准确,也要能够透过形态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如此,方能达到以画面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思考的目的。
论画以形似,这四个字用词精简而生动地勾勒出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根本追求。"论"字彰显着对知识探索的渴望,"画"字提醒万物皆可作为艺术的素材,"以"字强调了以形似为手段、达到绘画的艺术效果。这句诗让人感受到艺术家对完美呈现的执着与坚持。
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具有明显的文人气质,使人联想到悠然自得的文人雅士在山水间品味绘画的艺术。
画以形似,乃是绘画之基本功。画家只有在精通这门基本技法的基础上,才能有所突破,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同时,画以形似也是观者对于绘画作品的基本要求之一。形像逼真,才能引人入胜,给人以观赏的愉悦。因此,掌握好画以形似之法,有利于画家塑造形象,也能够为观者带来视觉的享受。
论画以形似,乃是绘画之大法。尤其是具体描绘物象时,画家需以形似为先,方能传达物象真实之感。然而,画以形似之法,亦可表现出画家个体之能力和天赋。善于以形似表现的画家往往身临其境般地再现了物象,使观者目之所及尽皆呈现眼前。形与似,画之根本,掌握技巧之余,亦不妨追求其形式与实质相融合,方能饱含绘画之精髓。
绘画之妙在于情境的再现。画以形似,必使作品自成一体,独立于世人眼前。画家应以专注之心,使每一笔墨均匀谐和,细磨琢,方能将画面生动再现。画以形似,不仅是对具体客体的还原,更是从中展现出了画家的情感和审美意识。而这种情感与审美往往能够引起观者共鸣,使作品得以为世人所赏。
厉害了什么都会的大佬画师,当你画一个花瓶,结果画成一只小狗,不用担心!根据这句诗,你还是成功的!你的画已经很像了,就是个形似的问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