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七之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 mìng 4|3 xià hóu|hòu tú dǐ yí|nǐ
【命】1.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 2.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相(xiàng )。~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 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遵~。~令。使~。 4. 给予(名称等):~名。~题。~意。 5. 指派,使用:~官。
【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眉病切,鳴去聲。《説文》使也。《書·堯典》乃命羲和。又《玉篇》敎令也。《書·大禹謨》文命敷于四海。《傳》言其外布文德敎命。《說命》王言惟作命。《易·泰卦》自邑告命。《增韻》大曰命,小曰令。上出爲命,下稟爲令。又《爾雅·釋詁》命,告也。又《易·乾卦》各正性命。《疏》命者,人所稟受。《說卦》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註》命者,生之極。《左傳·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疏》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
【若】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gān )。~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
【若】〔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又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又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又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
【夏】1.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 2. 中国朝代名:~代。~历。 3. 指中国:华~。 4. 姓。
【夏】〔古文〕昰《唐韻》《正韻》胡駕切《集韻》《韻會》亥駕切,音暇。四時,二曰夏。《釋名》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前漢·魏相傳》南方之神炎帝,秉禮,執衡,司夏。又《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音下。中國曰華夏。《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詩·周頌》肆于時夏。又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爲夏。又國名。《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晉史》赫連勃勃。《宋史》李元昊,僭國號曰夏,屬今寧夏。又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又大夏,禹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大夏,以祭山川。鍾師掌金奏,凡樂事,
【侯】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封~。诸~。 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3. 姓。 | ◎ 〔闽~〕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侯】漢典考證:〔《儀禮·鄕飮酒禮》天子熊侯白質。〕 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周禮·春官》肆師侯禳。《註》侯者,迎祥善。禳者,禳去妖祲。〕 謹照原文注改疏。祥善改善祥。妖祲改殃氣。 考證:〔《儀禮·鄕飮酒禮》天子熊侯白質。〕 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周禮·春官》肆師侯禳。《註》侯者,迎祥善。禳者,禳去妖祲。〕 謹照原文注改疏。祥善改善祥。妖祲改殃氣。
【徒】1. 步行:~步。~涉。 2. 空:~手。 3. 白白地:~然。~劳无益。 4. 只;仅仅:家~四壁。 5.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7.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又《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又弟子曰徒。《論語》非
【抵】1. 挡,拒,用力对撑着:~挡。~制。~抗。~赖。 2. 顶撞,冲突,矛盾:~触。 3. 代替,相当,顶替:~押。~偿。~充。~还(huán )。 4. 到达:~京。~临。
【抵】〔古文〕《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擠也。又觸也。《前漢·禮樂志》習俗薄惡,民人抵冒。《註》抵,忤也,冒犯也。又當也。《史記·高祖紀》傷人及盜抵罪。《註》謂使各當其罪。《前漢·武帝紀》元封三年,作角抵戲。《註》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又與觝通。《張騫傳》又作角氐。又至也。《前漢·杜延年傳》或抵其罪法。《註》特致之於罪法。又《禮·樂志》草木零落,抵冬降霜。又歸也。《前漢·項籍傳》抵櫟陽史司馬欣。《註》相歸抵也。亦通作邸。又拒也。《前漢·梁平王傳》抵讕置辭。又《田延
【疑】1.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 1. 安定,止息。 2. 古同“拟”,比拟。
【疑】〔古文〕《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音宜。惑也。《廣韻》不定也。《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又度也。《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又《廣韻》恐也。又《增韻》似也,嫌也。又《爾雅·釋言》戾也。又山名。《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又神名。《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