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呈巩睡翁

颇闻乡里谈——呈巩睡翁

平仄: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 wén pō tán xiāng lǐ

颇闻乡里谈释义

【闻】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闻】〔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

【颇】1. 偏,不正:偏~。~覆。~僻。  2. 很,相当地;~为(wéi)。~佳。~久。~以为然。  3. 姓。 汉

【颇】《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音坡。《玉篇》不平也,偏也。《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又《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又,攺頗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滅矣。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普火切,音叵。《博雅》少也。又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又《廣韻》《

【谈】1. 说,对话:~天。~心。~论。~话。~判。~吐。恳~。洽~。漫~。~笑风生。  2. 言论,听说的话:笑~。无稽之~。传为美~。  3. 姓。

【谈】《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藍切,音郯。《說文》語也。《徐曰》談者,和懌而悅言之。《廣韻》談話,言論也。《公羊傳·閔二年》魯人至今以爲美談。《禮·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史記·滑稽傳》談言微中。《晉書·阮修傳》王衍當時談宗。又《玉篇》戲調也。《詩·小雅》不敢戲談。又手談。《續博物志》王中郞以圍碁爲坐隱,或亦謂之爲手談。又縣名。《南齊書·州郡志》談縣屬益州始康郡。又蠻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談州。又姓。《蜀錄》漢有征東將軍談巴。又《正韻》亦作譚。詳譚字註。又《韻會小補》叶徒黃切,音唐。《

【乡里】◎乡里xiānglǐ(1)[homevillageortown]∶家乡(指小城镇或农村)(2)[fellowvillagerortownsman]∶同一城镇或乡村的人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3)又乡里皆谓已死。

【乡里】1.周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惠施,乡里之委积以卹民之囏阨。”郑玄注:“乡里,乡所居也。”《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释名》:“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民谣;一种为假作民谣。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流行乡里间的徒歌。”2.家乡;故里。《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后汉书·

颇闻乡里谈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