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千手眼观音赞

普及于一切——千手眼观音赞

平仄: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 pǔ jí yú yī qiè

普及于一切释义

【普及】及pǔjí(1)[diffuse;spread]∶普遍传播普及教育(2)[popularize;disseminate]∶普遍推广普及学术成果典

【普及】传播;普遍推广。《大悲咒·甘露门》:“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黄花岗之役》:“而内地革命风潮,亦已普及,军心民心,皆同归向。”夏曾佑《小说原理》:“如《元人百种曲》、汲古阁所刊《六十种曲》之类,此种专为演剧而设,然犹病其文理太深,不能普及。”阿英《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所以能得到这样发展,正说明年画到了这个时期,才普及到民间,才有了群众基础。”吴晗《学习集·历史剧是艺术,但是和历史有关》:“从观众方面来说,历史剧是起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典

【于】1.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于】《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音迂。《爾雅·釋詁》于,曰也。又往也。《書·大誥》民獻有十夫,予翼以于。《詩·小雅》王于出征。又《儀禮·士冠禮》宜之于假。《註》于,猶爲也。宜之見爲大矣。又《聘禮》賄在聘于賄。《註》于讀曰爲。言當視賓之禮,而爲之財也。又《司馬相如·長門賦敘》因于解悲愁之辭。又未定之辭。《公羊傳·僖二十八年》歸于者何。歸于者,罪未定也。又行貌。《韓愈·上宰相書》于于焉而來矣。又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又鐘兩口之閒曰于。《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鐘,兩欒

【一切】切yīqiè[whole;entire;all]所有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汉

【一切】权宜;临时。《战国策·秦策五》:“説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鲍彪注:“一切,权宜也。”《淮南子·泰族训》:“今商鞅之启塞,申子之三符,韩非之孤愤,张仪苏秦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汉书·平帝纪》:“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颜师古注:“一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晋书·王廙传》:“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採速成之誉。”《新唐书·高郢传》:“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磾万人之力,邀

普及于一切用户点评
tx
一丝不挂

此句寄意深长,其追求普及之意,实为社稷之治者之良方也。遗憾者在于文中未言明所指之事物,令人难以从中得其要义。诗人得欲普及何"一切",疑需详加研究,以阐明其“一切”,方可得闻众人之观矣。

2024-09-16 16:09:48
tx
幸福的天空

此句以典故为基础,俨然一副大家之范儿。以诗赋万物,文字深意,唯人能体会。"普"与"及"二字之皆有与众不同。试问谁能普及与及者,欲而不得也。盖诗人之用心学也。

2024-09-16 15:23:11
tx
SilverLuna

此句用字深妙,意境高远。"普"之普世,"及"之普遍。两字相合,意味着诗人的大愿景。可见,大诗人奇思独运,高人之作也。人不能追仿之,亦使人之普及因而成为乌有。

2024-09-16 15:09:04
tx
引领星光

此句“普及于一切”,表明作者对某种事物普及的态度和观点。"普"者,普遍之意,即追求事物的广泛传播。"及"者,至于之谓,即事物需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此句言简意赅,言尽于此,隐含作者追求天下之普及,恐怕非寻常人物可企及。

2024-09-16 14:45:25
tx
谜一样的眼神

此句以谦虚之心,方才作罢。有建筑之人可普及于建筑学,有农人可普及于农学,庸庸之人可普及于为人处世之道,实为大智慧,大格局。能人能智之者,皆可大世俗以观之。

2024-09-16 14:18:23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