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xiū zhú 3 rì mù
【修】1.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 2.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3. 剪或削:~剪。 4. 兴建,建造:~建。~筑。 5. 编纂,撰写:~书。~史。~纂。 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 7. 长(cháng ),高:~长。 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 9. 姓。
【修】《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飭也。又飾也,葺理也。《書·禹貢》六府孔修。又古之聞人曰前修。《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又《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蹇修,古良媒。又姓。漢屯騎校尉修炳。又長也。《詩·小雅》四牡修廣。又與卣通。《周禮·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以薦鬯則謂之卣,以薦酒則謂之修。又叶詢趨切,音須。《陸機·感丘賦》姸蚩混而爲一兮,孰云識其所修。必眇世以遠覽兮,夫何殉以區區。漢典考證:〔《周禮·冬官考
【竹】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竹】《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竺。《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詩·衞風》綠竹猗猗。《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釋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竹。《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
【倚】1. 靠着,~靠。~赖。~傍。~托。~重。 2. 仗恃:~势。~恃。~仗。 3. 偏,歪:不偏不~。 4.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瑟而歌”。
【倚】《唐韻》於綺切《集韻》巨綺切《韻會》《正韻》隱綺切,音輢。因也。《老子·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左傳·昭五年》薳啓彊曰:設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飮。又恃也。《前漢·韓信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又偏也,側也。《禮·問喪》居于倚廬。又倚瑟,合曲也。《前漢·張釋之傳》愼夫人倚瑟而歌。今塡詞家謂之倚聲。又姓。楚左史倚相之後。又《正韻》於戲切,音意。義同。又《集韻》與奇同。《荀子·修身篇》倚魁之行。《註》引《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物體不具謂之倚。又《莊子·天下篇》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音義同畸。
【日暮】◎日暮rìmù[atdusk]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日暮时分,炊烟袅袅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日暮】傍晚;天色晚。《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唐杜牧《金谷园》诗:“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交河有书生,日暮独步田野间。”
修竹寓意高洁灵动,与日暮之景融合,使意境更加深邃而韵味十足。仿佛在静谧的时光中,人们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美丽。
这句诗以简约的方式表达出独特的美感,呈现给读者一种深邃而内敛的意境。日暮与修竹相互倚靠,创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景象,给人一种轻松、宁静的感觉,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与世界疏离的境地。整句诗凭借着充满哲思的意境,使人产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予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咳咳,虽然这句诗听着有点土,但是啊,不得不说诗人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就像是小动物们在黄昏迎接夜晚,跳上修竹,挂出一个个小星星,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日暮的时刻,是百鸟归巢之际,昼夜更迭故事般的划分。倚修竹,是为了把这暮色无声的瞬间凝固,仿佛诗人在寻觅着某一种情感的升华。
此诗用词精细而准确,将暮色倚修竹的景象令人如此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词意简洁却意境丰富,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思考。
通过揭示和营造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使读者在情感上引发共鸣。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用修竹来象征人的意志力,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坚韧顽强的勇气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整首诗流畅自然,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一种奋发向前的激励与力量。
最后,以平凡之人的语言来说,啥意思啊,倚修竹,晚上倚着竹子打瞌睡?黄昏时候拥抱竹子听音乐?楼上的诗人哥哥,你请泡澡泡久了吧?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有一天,你在修竹边倚眺远方,那一定是非常仙的画面了。
韵律的运用使整句诗朗朗上口,平仄抑扬有致,给人以优雅的美感。选词方面,修竹的选择更显得诗意盎然,似乎通过修竹倚日暮的景象,使得大自然与人的关系微妙地交融在了一起。整体而言,这句诗深邃而含蓄,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引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