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kǔ yīng shàng|shǎng luó màn
【苦】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 2.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 3.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 5.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
【苦】《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說文》大苦,苓也。《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又味也。《書·洪範》炎上作苦。《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集韻》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又《類篇》急也。又《博雅》悵也。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又去聲。《正韻》苦故切
【撄】1. 接触,触犯:~怒。~其锋。 2. 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 典 方言集汇
【撄】《唐韻》於盈切《集韻》《韻會》伊盈切,音纓。拈也,亂也。又觸也,迫近也。《孟子》虎負嵎,莫之敢攖。又《集韻》娟營切,音縈。有所繫著也。《莊子·大宗師》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註》物縈亦縈,而未嘗不寧也。通作嬰。
【上】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5. 去,到:~街。 6. 向前进:冲~去。 7. 增加:~水。 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9. 涂:~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11. 拧紧发条:~弦。 12. 登载,记:~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
【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
【萝蔓】蔓。喻攀附。南朝宋谢灵运《岭表赋》:“萝蔓絶攀,苔衣流滑。”唐韩愈《楸树》诗之二:“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明徐复祚《投梭记·折齿》:“但蜂媒有意桃花,我就订鶯期引扳萝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