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入十二曷
平仄: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cǐ gē fāng shāng shāng shuǐ shì
【此】1. 这,这个,与“彼”相对:~间。~后。~生。长~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因~。 2. 这里,这儿:到~为止。
【此】《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割】1. 切断,截下,划分出来:~让。~地。~弃。~舍。~除。~断。~裂。~据。交~。~鸡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 2. 灾害:天降~于我家。
【割】〔古文〕《唐韻》古達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曷切,音葛。《說文》剝也。从刀,害聲。《爾雅·釋詁》割,裂也。《疏》謂以刀裂之也。《玉篇》截也。《禮·樂記》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前漢·揚雄傳》東方朔割名於細君。《註》師古曰:割,損也。又《廣韻》害也。《書·堯典》洪水方割。《大誥》天降割于我家。又分也。《杜甫·望嶽詩》造物鍾神秀,隂陽割昏曉。《註》言崑崙山日月相隱避爲光明。割者,分也。又叶吉列切,音孑。《韓愈·張徹墓誌銘》世顧慕以行,子揭揭也。噎喑以爲生
【方】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4. 一边或一面:~向。~面。 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9. 违背:~命。 10. 正在,正当:~今盛世。
【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汤汤】◎汤汤shāngshāng(1)[(ofcurrent)rushing]∶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歌声》(2)[wide]∶广大貌;浩茫貌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3)[fluent]∶形容非常流利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
【汤汤】动荡。汤,通“荡”。明宋濂《凝道记·终胥符》:“今四海汤汤,未知所底定,先生之辙迹将安之乎?”1.水流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孔传:“汤汤,流貌。”《诗·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毛传:“汤汤,水盛貌。”《后汉书·班彪传》:“迺流辟雍,辟雍汤汤。”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水,汤汤若动,使观者有浩然之气。”吴伯箫《北极星·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2.广大貌;浩茫貌。南朝梁沉约《梁鼓吹曲·木纪谢》:“仁荡荡,义汤汤。”南朝梁江淹《
【水势】势shuǐshì[theflowofwater;forceofrivercurrent]水的流势水势不大典
【水势】“水埶”。1.水流的趋势。《周礼·考工记·匠人》:“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宋史·河渠志一》:“一遇盛涨,水势西合入北流,则东流遂絶。”2.指水位或水的流量与冲力。《魏书·李崇传》:“衍淮堰未破,水势日增。”《宋史·河渠志二》:“水势湍猛,发泄不及。”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黄河﹞一千七百一川仍在,水势恐仍不小。”丁玲《袁广发》:“水势又急又险,眼看要把纱冲走,岸上的人全乱喊乱叫。”3.指游水的技能。《水浒传》第一一三回:“近来一冬,都学得些水势,因此无人敢来侵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