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平 仄 仄 仄
拼音: tiān gōng yì yí xiǎo jiě shì
【天公】◎天公tiāngōng(1)[theHeaven]∶天。以天拟人,故称(2)[therulerofheaven;God]∶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天公不作美
【天公】天。以天拟人,故称。《尚书大传》卷五:“烟氛郊社,不修山川,不祝风雨,不时霜雪,不降责於天公。”宋陆游《残雨》诗:“五更残雨滴檐头,探借天公一月秋。”《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都是天公默佑我们,闔家都该办注名香达谢上苍。”郭小川《昆仑行》:“只有寂寞的天公呵,肯与昆仑山作伴。”
【亦】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宜】1. 适合,适当:~人。~于。合~。权~。适~。相~。 2. 应该,应当:事不~迟。 3. 当然,无怪:~其无往而不利也。 4. 姓。 典
【宜】〔古文〕《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音儀。《說文》所安也。《增韻》適理也。《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禮·王制》齊其政,不易其宜。又《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註》職方氏所謂靑州宜稻粱,雍州宜黍稷之類是也。又《詩·周南》宜其室家。《傳》宜者,和順之意。又《爾雅·釋詁》宜,事也。《詩·大雅》公尸來燕來宜。《毛傳》宜其事也。又《玉篇》當也,合當然也。《禮·樂記》武之遲久,不亦宜乎。又祭名。《書·泰誓》類于上帝,宜于冢土。《註》祭社曰宜。冢土,社也。《禮·王制》宜乎社。《
【小】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 2.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 3. 时间短:~坐。~住。 4. 年幼小,排行最末:~孩。 5. 谦辞:~弟。~可。~人(a.谦称自己,指地位低;b.指人格卑鄙的人;c.指子女;d.小孩儿)。 6. 妾:~房。 典
【解事】◎解事jiěshì[besensible]懂事
【解事】1.通晓事理。《南齐书·倖臣传·茹法亮》:“法亮便辟解事,善於奉承。”宋陆游《雷》诗:“惟嗟妇女不解事,深屋掩耳藏婴孩。”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女仆张嫂--三十来岁,白净的脸儿,尚伶俐解事。”2.免职。清钱谦益《孙公行状》:“﹝袁崇焕﹞虽兼程赴援,却又箝制诸将,坐视抢掠,功罪难掩,暂解事,权听勘。”《红楼梦》第十九回:“这些丫头们明知不讲究这些;二则李嬷嬷已是告老解事出去了的,如今管不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