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仄 平 仄 仄
拼音: dài tóu zhì zhī mào zi
【戴】1.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2. 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3. 姓。
【戴】〔古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又
【头】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3.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5.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6.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7.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8. 首领:~子。~目。 9. 方面:他们是一~的。 10.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11. 量词,多指牲畜:一
【头】〔古文〕《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又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又《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又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又《唐韻》《正韻》
【炙】1. 烤:~兔。焚~忠良。~手可热(热得烫手,喻权贵气焰很盛)。 2. 烤肉:脍~人口(美味人人爱吃,喻好的诗文、事物大家都称赞)。 3. 喻受到熏陶:亲~(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诲或传授)。
【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石切,音隻。《說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詩·小雅·瓠葉傳》炕火曰炙。《書·泰誓》焚炙忠良。《疏》焚,炙,俱燒也。又《詩·大雅》旣之隂女,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疏》王肅云:我隂知汝行矣。乃反來赫炙我,欲有以退止我言者也。又親近也。《孟子》况於親炙之者乎。《註》親近而薰炙之也。又《玉篇》熱也。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蔗。義同。又《唐韻正》古音之恕反。《枚乗·兔園賦》於是從容安步,鬭雞走兔,俛仰釣射,煎熬炮炙,極樂到暮。射音樹。又叶陟略切。《詩·小
【脂】1.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肪。~膏。松~。~油。香~。 2. 指“胭脂”:~粉。 网
【脂】《唐韻》旨夷切《集韻》《韻會》蒸夷切《正韻》旨而切,音祗。《說文》戴角者脂,無角者膏。《正字通》禽獸腴也。凝者爲脂,釋者爲膏。《詩·衞風》膚如凝脂。《傳》如脂之凝《史記·貨殖傳》販脂辱處也。又《釋名》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又《博雅》人二月而脂。《前漢·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又《正字通》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爲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爲口脂。《釋名》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又以喻榮祿也。《揚子·太經》出泥入脂。《註》脂,榮祿也。卜從洿泥之中出,求榮祿之處也。又用以利物曰脂。《詩·衞風》載脂
【帽子】◎帽子màozi(1)[hat]∶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装饰的用品(2)[brand;label]∶坏名义扣帽子(3)[tag]∶比喻罪名或带某种标志的名称<“机会主义者”这顶帽子一直戴在他的头上>
【帽子】1.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装饰的用品。唐王建《宫词》:“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唐寒山《诗》之二七九:“獮猴罩帽子,学人避风尘。”《宋史·舆服志三》:“后殿早讲,皇帝服帽子、红袍、玉束带。”元王恽《玉堂嘉话》卷一:“虎巖每得一联一咏,即提掷帽於几,龙山从旁谓曰:‘不知李杜在下时费多少帽子。’闻者为捧腹。”2.指罩或套在器物上方,形状与用途似帽子的东西。冰心《寄小读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一端有个橡皮帽子。”3.指文章开头的引子、套语。金王若虚《文辨》:“柳子厚谓韩退之《平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