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词 / 临江仙·送钱穆父

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平仄: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 yì wǒ shì xíng rén

我亦是行人释义

【亦】1. 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  2. 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  3. 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  4. 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  5. 姓。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我】◎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行人】◎行人xíngrén[pedestrian]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杜甫《兵车行》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行人】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唐杜甫《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汉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明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秦景公使其弟鍼来求成,叔向命

我亦是行人用户点评
tx
LuckyStar

这句诗为“我亦是行人”,自觉地展现了作者在行走中体验自我的心境。诗中的“我”指向作者自身,而“行人”则象征了全世界的众多旅行者。此诗字数凄美,暗含深意,流露出行者内心的孤寂与追求。

2025-02-17 16:55:49
tx
念念不忘

总而言之,“我亦是行人”这句诗凭借其简洁而引人深思的表达方式,成为广大行者和读者心灵的寄托。通过充满诗意的句子,将个体与众多行者紧密联系起来,唤起人们对于行走本身的思考与理解。一言相随,使人不禁犹如亲历其中,完美地传递了行者情愫,展现了作者对行走追求的热切态度。

2025-02-17 16:55:22
tx
甜美花语

总之,“我亦是行人”是一句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的诗句。它以行人自居,表达了对行走生活、探索人生的心境。在行走中汲取智慧,与世界对话,行人身份的自觉,带给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这句诗给人以启迪,使我们感悟到,人生即是一段行走的旅程,只有持续前行,我们才能感知生命的真谛和世界的广阔。

2025-02-17 16:18:52
tx
GoldenEagle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行人自喻,表达了对行走生活的独特体验。此行如赴登鹳雀楼,与古人并肩登高,有一种聚合古今的韵味。行人的境界似乎超脱尘世,视野开阔,淡泊名利,在繁华喧嚣的世界中寻找精神的栖息之地。

2025-02-17 15:43:09
tx
相守一生99999

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中的“亦”字,显示了作者的自觉和自省。而“行人”一词,则没有具体标明身份,抬升了行者形象,给人以无限联想的空间。此处可联想到苏轼《赤壁赋》中“行人亦有好气象者”之句,都是表达人在旅途中自身心境的作品。

2025-02-17 15:05:08
tx
brilliantMind7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思考,作者以“我亦是行人”来自传其人生之苦。或许身处行人之间,人们常常无法摆脱尘俗纷扰,不被俗世所累。然而诗中的“我亦是行人”告诉我们,即便是行人,也要保持个人的追求,寻找自己的方向。

2025-02-17 15:03:07
tx
SecretCrush

诗人以“我”自比行人,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心志高远、追求自我价值的诗人形象,以自己行走于世间的状态,来表达对现实人生的洞察和审视,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2025-02-17 14:38:58
tx
雪山飞狐

此诗中的“我亦是行人”并不是简单的述说个体身份,更是对行人即每个人的一种包容和赞美。行人是在生活中努力前行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普通人的肯定和鼓舞,让人读后有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情感的触动。

2025-02-17 14:10:56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