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二齊
平仄:仄 仄 平 仄 平
拼音: kàn 1 xià bù cè
【瞰】1. 从高处往下看,俯视:鸟~。 2. 窥看。 3. 远望:“东~目尽”。 典
【瞰】《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濫切,音闞。《博雅》視也。《揚雄·校獵賦》東瞰目盡。《班固·東都賦》瞰四裔而抗稜。《張衡·思賦》瞰瑤谿之赤岸。又俯視曰瞰。《後漢·光武紀》雲車千餘,瞰臨城中。又《埤雅》王褒曰:魚瞰雞睨。《註》瞰,魚目不瞑也。 《集韻》或作瞯。
【溪】◎ 山里的小河沟,泛指小河沟:山~。清~。~水。~涧。~谷。~壑。
【溪】《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又水註川曰谿。 《廣韻》或作磎。
【下】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 使降落:~半旗。~棋。 7. 进入:~海。 8. 投送:~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 谦辞:在~。~官。 11. 颁布:~令。
【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
【不测】◎不测bùcè[contingency;accident;mishap]∶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意外祸且不测,敢望报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汉·贾谊《过秦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防不测;险遭不测;不可探测的
【不测】1.难以意料;不可知。《易·繫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注:“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詰者也。”南朝陈徐陵《与章司空昭达书》:“存亡不测,悬怀饮泪。”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犹高山深林鉅谷,龙虎变化不测。”清冯桂芬《关帝觉世真经阐化编印》:“大抵圣人之施教有常,而神与佛之施教不测。”鲁迅《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不测的威棱使人萎伤,不测的妙法使人希望。”2.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新唐书·奸臣传下·玄晖》:“帝自出关,畏不测,常默坐流涕。”《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