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平 平
拼音: niàng bāo lú
【酿】1. 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造。~酒。~醋。 2. 指酒:佳~。 3. 蜜蜂做蜜:~蜜。 4. 喻事情积渐而成:~成水灾。酝~。 典
【酿】《唐韻》《集韻》女亮切《韻會》汝亮切《正韻》魚向切,音。《說文》醞也。作酒曰釀。《廣韻》醞酒也。《史記·孟嘗君傳》乃多釀酒買肥牛。《貨殖傳》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前漢·食貨志》一釀用麤米二斛,麴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又《增韻》後人因謂酒爲釀。《世說新語》劉惔曰:見何次道飮,令人欲傾家釀。又《禮·內則》鶉羹、雞羹、鴽,釀之蓼。《註》釀謂切雜之也。
【苞】1. 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片。含~待放。 2. 茂盛:竹~松茂。
【苞】《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註》苞,藨也。《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又本也。《易·否卦》繫于苞桑。《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詩·商頌》苞有三蘖。又草木叢生也。《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又通包。《儀禮·旣夕》苞二。《註》所以裹羊豕之肉。《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詩·大雅》如山之苞。叶下流韻。《揚子·太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又上聲。《詩·大雅》
【芦】1. 〔~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花”、“~根”、“~笛”、“~席”、“~荡”;亦简称“苇”,如“~丛”、“~塘”、“~箔”、“~荡”。 2. 姓。 方言集汇
【芦】《集韻》與芐同。或作,非。(蘆)《唐韻》落胡切《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爾雅·釋草》葖,蘆萉。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又藥名。《本草》黎蘆,一名蔥葵。又城名。《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又水名。《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又關名。《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又《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本草》漏蘆。《博雅》飛廉,漏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