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 cūn chuí yáng liǔ chén sè
【村】1. 乡下聚居的处所:~子。~塾(旧时农村中的私塾)。~民。 2. 粗野:~野。~俗。~话。~气。
【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垂】1. 东西一头挂下:~杨柳。~钓。~直。~线。~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泪。~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头丧气。 2.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爱。~怜。~询。 3. 传下去,传留后世:~范。永~不朽。 4. 接近,快要:~危。~老。~成。功败~成。
【垂】〔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
【杨柳】◎杨柳yángliǔ(1)[poplarand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2)[willow]∶专指柳树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3)古曲名,即“折杨柳”[atune]羌笛何须怨杨柳。——唐·王之涣《凉州词》
【杨柳】1.泛指柳树。《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唐温庭筠《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緑烟金穗不胜收。”明杨慎《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丰子恺《杨柳》:“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墻角里……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所以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檉,河柳也。’观
【尘色】1.尘土色。唐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之二:“君不见玉关尘色暗边亭,铜鞮杂虏寇长城。”宋杨万里《玉山道中》诗:“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2.指尘世。唐吕岩《苏幙遮》词:“虚无中,尘色内,尽是还丹,歷歷堪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