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数珠歌

业识如是怎奈何——数珠歌

韵脚:下平七歌

平仄: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拼音: yè shí|zhì rú shì zěn nài hé|hē|hè

业识如是怎奈何释义

【业】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  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  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  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  5. 从事:~医。~商。  6. 财产:产~。  7. 既,已经:~已。~经。  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  9. 姓。

【业】〔古文〕《唐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鄴。《說文》業,大板也,所以飾懸鐘鼓。《詩·大雅》虡業維樅。《疏》植鐘磐之木,植者名爲虡,橫牽者爲栒,栒上加大版爲之飾爲業。刻板捷業如鋸齒,故曰業。又功業。《易·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事業。《易·坤卦》暢於四支,發於事業。又基業。《孟子》創業垂統。又學業。《禮·曲禮》所習必有業。又世業。《左傳·昭元年》子產曰:臺駘能業其官。又《爾雅·釋訓》業業,危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又壯也。《詩·小雅》四牡業業,又凡所攻治者曰業,事物已爲而未成亦曰業。《孟子》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

【如是】◎如是rúshì[so]如此这么;像这样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刘开《问说》

【如是】1.像这样。《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宋叶适《送林子柄序》:“材之成者知其必能安於命,不然,不强售也。呜呼!能如是,足矣。”《红楼梦》第一二○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絶。”老舍《四世同堂》二九:“学生如是,市民们就必更容易撕去脸皮,苟安一时。”2.佛教语。印可、许可之辞。《金刚经·善观启请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怎奈】◎怎奈zěnnài[however;but]无奈怎奈天不作美

【怎奈】奈何,无奈。《水浒传》第五一回:“怎奈白玉乔那廝催併,迭成文案,要知县断教雷横偿命。”《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欲要渡江,怎奈连日大西风,上水船寸步难行。”《儒林外史》第三回:“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何】1. 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  2. 副词,多么:~其壮哉!  3. 姓。 | ◎ 古同“呵”,谴责。 | ◎ 古同“荷”,担。

【何】《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又姓。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又《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

业识如是怎奈何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