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诗 / 上郑丞相

愿洗笙笛耳——上郑丞相

韵脚:上六止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 shēng dí yuàn ěr xǐ|xiǎn

愿洗笙笛耳释义

【笙】◎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笙】《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又細也。《揚子·方

【笛】1. 管乐器名,通常是竹制的,有八孔,横着吹奏:~子。长~。短~。~膜。  2. 响声尖锐的发音器:汽~。警~。

【笛】《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七孔筩也。《說文》樂管。亦作篴。《風俗通》武帝時丘仲作笛。笛,滌也。蕩滌邪志,納之雅正。長尺四寸,七孔。《通雅》有雅笛,有羌笛。《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當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得玉笛,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則見車馬山林,隱轔相次,銘曰昭華之琯。《酉陽雜俎》猿臂可爲笛,吹之,聲圓于竹。《韻會小

【愿】1. 乐意,想要:宁~。~意。情~。自~。  2. 希望:~望。志~。但~。夙~(亦作“宿愿”)。如~以偿。事与~违。  3. 迷信的人对神佛许下的酬谢,泛指许给别人的好处:许~。还~。  4. 老实谨慎,恭谨。

【愿】《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又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又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又《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耳】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  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耳】《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說文》主聽也。《易·說卦》坎爲耳。《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腎之也。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又《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又《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又《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

【洗】1. 用水去掉污垢:~脸。~涮。~涤。~澡。~心革面(喻彻底悔改)。  2. 清除干净:清~。  3. 像水洗一样抢光,杀光:~劫。  4. 昭雪冤枉:~雪。~冤。  5. 照相的显影定影:冲~。~印。  6. 玩牌时把牌搀和整理:~牌。  7. 基督教接受个人入教时的仪式:受~。~礼。  8. 盛水洗笔的器皿:笔~。  9. 把磁带上的录音或录像去掉。 | ◎ 同“冼”。

【洗】《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又潔也。《書·酒誥》自洗腆致用酒。又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又姑洗,鐘名。見《左傳·定四年》。又洗馬,官名。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音姺。與洒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又承水器也。《儀禮·士冠禮》設洗于東榮。又石名。《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下多洗石。又洗手,花名。《楓窻小牘》雞冠花,汴人謂之洗手花。漢典考證

愿洗笙笛耳用户点评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