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一模
平仄:平 仄 平 平
拼音: 3 tú wéi|wèi yǔ|yù|yú
【古】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3. 姓。
【古】〔古文〕《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又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又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
【徒】1. 步行:~步。~涉。 2. 空:~手。 3. 白白地:~然。~劳无益。 4. 只;仅仅:家~四壁。 5.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7.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又《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又弟子曰徒。《論語》非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与】1. 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 给:赠~。~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人为善。 | ◎ 参加:参~。~会。 | ◎ 同“欤”。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诗中用词简练,却道出了一种志存高远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激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这句诗真是太古韵了,感觉跟古代大师聊天一样,一副酷酷的姿态。古为徒,我为侣,虽然懂一点点,但是这句诗让我有点懵。难道说明器重传统文化很酷嘛?还是炫耀自己能跟古人沟通?或者说是向古人致敬?我是有点小疑惑啦,不过这句诗还是很有感觉的呢!
古往今来,千百年间,儒门学者皆以“与古为徒”为行为准则,借鉴古人之智慧,为文化之延续立下汗马功劳。此诗道出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佩与追随之情,足以令人敬仰。
此诗言“与古为徒”,乃指作者以古人为师,襟怀博大,思虑深远,旨在取长补短,塑造个人修养。大雅之气韵悠长,承受古人崇高的文化底蕴,历久弥新。
"与古为徒"有似一面镜子,能照见读者思考的方向。在尘世繁忙之中,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抽身而出,静心细读前贤之作,以此磨砺自己的心志,并且借助古人的智慧来指引自己的人生道路。
"与古为徒"道出了一份对古人的景仰之情。古人的智慧,他们对道德和世界的思考和洞察力,无不激励着后人。因此,当代的我们,也应该效仿古人,沿袭并发扬其精神,对古人言行进行反思,同时融入时代的要求,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古为徒,我为侣,这句话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师生齐飞”!古人的智慧流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可以不拘泥于传统,有自己的风格,但也要尊重古人的智慧。这就如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传道,徒修行,共同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诗让我感觉到咱们这一代其实不怕跟传统文化接触,反而特别有态度。说白了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可以学习古人的智慧,也能保持自己的个性。这种一拍即合的境界,真的是绝了!古为徒,我为侣,让这句诗成为我们与古代大师们的独特羁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