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仄 仄
拼音: dǐ zhù zhōng liú
【砥柱】◎砥柱dǐzhù[DiZhu,Mountain]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砥柱】亦作“砥砫”。1.山名。又称厎柱山、三门山。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当黄河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砥柱,在巫山下。”李善注:“砥柱,山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明何景明《渡河》诗:“洪源下积石,砥柱屹嵯峨。”清金农《东冈望砥柱山》诗:“砥柱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宋陈
【中流】◎中流zhōngliú(1)[midstream]∶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大石当中流。——宋·苏轼《石钟山记》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2)[midstream]∶江河的中段长江中流(3)[medium]∶中等
【中流】1.犹中道,正道。《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王先谦集解:“中流,犹中道。”章炳麟《新方言·音表》:“钱大昕者,可谓得其中流矣;戴震者,可谓会其玄极矣;何秋涛等,盖无讥焉。”2.江河中央;水中。《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唐张祜《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鐘声两岸闻。”清李渔《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
在诗中提到“中流砥柱”,形象地揭示了这种人物的重要性。与“中流而安”相呼应,说明中流砥柱之人正是负责稳定大局的支撑力量。此诗表达出:“中流砥柱,万众所归”的意境,令人对这种人物产生崇敬与赞叹。 典籍云:“化腐朽为神奇”,此句可谓贴切形容中流砥柱之人。
古人所谓砥柱者,正是在考验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守中道,以巨大的力量支撑起整个社会。正如砥柱能使舟船稳定前行,中流之人能令社会秩序稳定不变。 中流砥柱之人,德行高尚,威望卓著。
“中流砥柱”这句诗乃用意深婉,寓意高远之作。首先,以“中流”形容“砥柱”,于中立之中见其坚实之态,乃可挽舟于急流之际,抵御艰辛。
愿读者与笔者一同品读此句,切勿仅将其解读为平淡之景,更应从字面中领悟其中蕴含的隐喻之美。
读《中流砥柱》,仿佛置身于那个改革前夕的时代,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创作激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尽焦虑。
另外,中流砥柱者若以国家为中心,则意味着国家需要正直者来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道德。只有以中流砥柱为中心,国家才能稳如磐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其次,诗中砥柱象征正直而坚定的人物。当世间风云变幻,各种诱惑与诱惑环绕,中流砥柱者能坚守底线,不为浮华所动,执守节操,照亮道德之光。
用词精准,中西合璧,将中文古典诗词的神韵与现代语言的表达力结合,独辟蹊径,引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