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仄 仄 平 平 平
拼音: wěi àn xīn huā bái
【苇】◎ 〔芦~〕见“芦”。 典网
【苇】《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又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又《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芀。謝嶠讀作平聲。又《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緯蕭而食。亦作葦。漢典考證:〔《詩·衞風》一葦航之。〕 謹照原文航改杭。 考證:〔《詩·衞風》一葦航之。〕 謹照原文航改杭。
【岸】1. 水边的陆地:河~。上~。两~。 2. 高大:伟~(魁伟,高直)。魁~。 3. 高傲:~忽(傲慢)。傲~。 4.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5. 古同“犴”,乡间牢狱。
【岸】《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說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註》厓峻而水深曰岸。《詩·衞風》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谷。又階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又魁岸,雄傑也。《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又道岸。《詩·大雅》誕先登于岸。《註》道之極至處也。又露額曰岸。《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又獄名。《詩·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
【新】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 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 3. 不久以前,刚才:~近。 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 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 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7. 姓。 典
【新】〔古文〕《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音辛。《說文》取木也。又《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又姓。《晉語》新穆子。又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又《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
【花白】◎花白huābái(1)[grey]∶白色和黑色混杂的花白头发(2)[grizzled]斑白的;夹杂有灰色的在她的脸颊旁披散着花白的头发
【花白】1.黑白混杂。多用来形容须发。《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遇见一个人,头戴方巾……花白鬍鬚,憔悴枯槁。”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黄父是一个十足的乡下人……须发已经有几根花白。”2.引申为混淆。《醒世姻缘传》第十回:“高氏接説:‘珍哥撞见了,就嚷成一块,説海会是个道士,郭姑子是个和尚,屈枉晁大官人娘子养着他,赤白大晌午的,也通不避人,花白不了。’”3.抢白;奚落。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你是我同胞亲妹子,我特来投逩着你,一文盘缠也不与我,倒花白了我这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