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上平十六咍
平仄: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3 tái|tāi tíng bǎi shì zhōng bàn
【亩】1. 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十五亩等于一公亩。 2. 田中高处,垄:“居于畎~之中”。 典
【亩】〔古文〕《唐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謀上聲。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泰孝公制,二百四十步爲畝。宋程頤曰:古者百畝,止當今之四十畝。今之百畝,當古之二百五十畝。《書·盤庚》惰農自安,不昬作勞,不服田畝。《詩·小雅》南東其畝。《朱註》畝,壟也。又丘名。《爾雅·釋地》如畝畝丘。《註》丘有隴界,如田畝。《釋名》畝丘,丘體滿一畝之地也。《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傳》畝丘,丘名。又地名。《左傳·桓二年》晉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註》西河界休縣南有地
【苔】◎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藓。~原。 | ◎ 〔舌~〕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 典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庭】1. 堂阶前的院子:~院。~园。~除(“除”,台阶)。 2. 厅堂:~宇。~闱(父母所属内室,借指父母)。~训(父亲的教诲,亦指家教)。家~。 3.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法~。 4. 古同“廷”,朝廷。
【庭】《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又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又《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又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又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
【百】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百】〔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中半】对半。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正须平量,中半分取。”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为人憎爱中半,佛也不得人道是哩!”
这句诗表现了作者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界的敏感。苔藓生长缓慢而坚韧,象征着岁月的积淀与庭院的沉静。世事纷繁变幻,唯有苔藓依旧,不为外物所动,传达了一种恬静和平淡的美感。通过点名“百亩”,更加凸显出庭院的广袤空间和悠然宁静。庭中苔藓点染了一方世外桃源,令人心生向往。
“百亩庭中半是苔”,初看古雅之感油然而生。苔,古人所称之“地皮之美者”,莓苔或蓼苔皆可,其绿意满庭,犹如世外桃源般令人陶醉。百亩庭中,若有半地皆苔,确实使人眩惑。而其中似有隐喻,显然不只是在描述自然景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这句诗完全把我带回到了童年时代!记得小时候,每到下雨天,家里的庭院都会被淋湿,然后苔藓就会悄无声息地长出来。我就喜欢蹲在地上,看着那些绿绿的苔藓一点一点地爬满石头和墙壁。这句诗就像是诗人细腻捕捉到我的儿时回忆,真是太棒了!
“百亩庭中半是苔”一句不仅展示了苔藓的生命力和庭院的宏大景象,更渗透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之美。在尘嚣纷扰的都市生活中,读到这句诗仿佛能让内心感到一股涤荡尘埃的清新之意。庭中苔藓点缀出了一方宜人的净土,令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这句诗揭示出一种平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苔藓被视为柔弱的植物,然而它却能在岁月的流转中独挡风霜。借以自喻,似在告诫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坚韧和淡然,不为世俗的纷扰所动。诗人以庭院中的苔藓展示出一种恬静而坚忍的美,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倍增。
“百亩庭中半是苔”这句诗,折射出诗人对于纯粹与宁静的向往和追求。庭中之苔宛如翠叶般覆盖,周围尽显诗人追求清幽、远离喧嚣的意境。诗人视苔为心灵的护符,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谧悠远的境界。
这句诗真的是太戳内心了,百亩庭中半是苔,简直就是在形容我家的后花园啊!
哇哦!我要给这句诗点个大大的赞!百亩庭中半是苔,简直就是写给养蜗牛的!一百亩的庭院,居然都长满了苔藓,真是让人不禁想象到那些肥嘟嘟的蜗牛们在上面滑行的画面。真是触及我内心最软萌部分的诗句啊~这位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真是让我这个呆在城市里的宅男叹为观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