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脚:下平十五青
平仄: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 2 dùn xī bó yáng
【溟】1. 〔~~〕a.形容潮湿、潮润;b.形容昏暗。 2. 海:东~。“北~有鱼,其名为鲲”。
【遁】1. 逃避,躲闪:~去。~辞。~世。~北。 2. 隐,消失:~迹。~隐。
【遁】〔古文〕《唐韻》《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說文》遷也。《玉篇》逃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曳柴而遁。又《廣韻》隱也,去也。《詩·小雅》勉爾遁思。《後漢·郅惲傳》南遁蒼梧。又迴避也。《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註》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又遁甲。《後漢·方術傳》推六甲之隂,而隱遁也。又《廣韻》徒損切《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音囤。義同。又《集韻》七倫切《正韻》詳倫切。與巡同。《前漢·平當傳》逡遁有恥。又與逡通。《前漢·賈誼過秦論》遁巡不敢進。 《說文》亦作遯。漢典考證:〔《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遁
【西】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3. 姓。
【西】〔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又《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
【伯阳】1.古贤人。相传为舜七友之一。《墨子·所染》:“舜染於许由、伯阳。”孙诒让间诂:“此伯阳自是舜时贤人。”《吕氏春秋·本味》:“故黄帝立四面,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高诱注:“伯阳、续耳皆贤人,尧用之以成功也。”陈奇猷校释:“伯阳、续耳係舜七友中之二友。”参阅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舜七友》。2.老子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伯阳之馆,北有旷野之望。”李善注:“伯阳,即老子也。”宋陆游《读<老子>》诗:“恍然亲见古伯阳,袂属关尹肩庚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