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拼音: lián zhào gē yú fǔ bā líng
【连】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 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 4. 联合:外~东吴。 5.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长。 6. 姓。 7. 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8. 古同“链”,铅矿。
【连】《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又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又黏鳥曰連。《淮南子·覽訓》連鳥于百仞之上。又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又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
【棹歌】“櫂歌”。1.行船时所唱之歌。汉武帝《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元萨都剌《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清魏源《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唐骆宾王《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棹歌行”。汉
【渔父】úfǔ[oldfisherman]渔翁,捕鱼的老人渔父见而问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渔父】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唐罗隐《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清查礼《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刘半农《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2.词牌名。唐张志和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巴陵】1.旧县名。晋太康元年置,治所在今湖南岳阳。1913年改名岳阳县。2.郡名。南朝宋元嘉十六年置。治所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开皇九年废。唐天宝元年复置。乾元元年改称岳州。隋末罗县令萧铣起兵,即以此为根据地。3.山名。在岳阳县治西南,滨洞庭湖。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昔羿屠巴蛇於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唐朱庆馀《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诗:“帆自巴陵山下过,雨从神女峡边来。”
哈哈,巴陵渔父是个真正的技能达人!他竟然能同时划船、钓鱼、唱歌,看得我目瞪口呆!这要是放在现代,绝对能火一把!想必他的垂钓技巧一定是登峰造极,即使是江底藏龙卧虎,也躲不过他的棹和竿!唱歌方面更是了得,估计他的嗓音不输给那些出道的歌手,天籁之音啊!这样的巴陵渔父可是稀罕物啊!
巴陵渔父棹歌连这句诗,真是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我猜,巴陵渔父一定是在巧妙运用音乐的力量来吸引鱼群上钩。他一边划船一边唱歌,声波经过水面传播,鱼儿们被他那悦耳动听的童声所牵引,屁颠屁颠地上钩了!这样看来,鱼儿们就是巴陵渔父的铁杆粉丝,每天都会自愿上钩听他唱歌!
棹歌连这个词真是新奇有趣,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这首歌难道是巴陵渔父在船上捕鱼的必杀技?看到他舞动起船桨,唱出威武雄壮的歌声,可能就是想把鱼吓得不敢上钩,然后他再轻松地捕获鱼群!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音乐杀鱼术啊?当然,我也不排除他是借着唱歌抒发一下手中杆子所遭受的疼痛,唱着唱着忍不住高声呻吟了一下…
看到这句诗,我就想象到了一个身材修长、面容俊美的巴陵渔父在江边翩翩起舞,他手中的棹和竿犹如舞动的蝴蝶,渔网在空中翩然飞舞!他边舞边唱,魅力无限!这样的奇观肯定能吸引一大批观众,江边也会变成人潮涌动的热闹场所!巴陵渔父真是天才,娱乐圈缺少这样的全能艺人啊!
这句诗真是太有趣了,让我笑喷了!巴陵渔父可真是个热爱垂钓的大叔啊,他一手持棹一手举竿,可以说是玩的溜!不用划船还能钓鱼,真是又省时又省力!全程不用停顿地唱歌,巴陵渔父一定是个音乐天才,要是让他参加"中国好声音"估计可以秒杀所有选手!这首歌一定特别好听,词曲默契无比,但是居然没人收录唱片,这是著名歌王的作品啊!不过他把自己的歌曲和垂钓结合起来确实是个天才点子,这首歌一定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