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诗 / 晚泊浔阳望庐山

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晚泊浔阳望庐山

平仄:平 仄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 liǎo|le dí|dì|de 4 tā dū|dōu xiāng bā shǔ děng dì liú xià zú jì wú yuè

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释义

【了】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 1.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了】《唐韻》盧鳥切《集韻》《韻會》郞鳥切《正韻》盧皎切,聊上聲。《增韻》決也。《廣韻》慧也,曉解也。《後漢·孔融傳》融年十二聰慧。煒曰: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又《宋書·戴法興傳》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得法興使爲之。又訖也,畢也。《晉書·傅毅傳》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杜甫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靑未了。又《揚子·方言》了,快也。秦曰了。又秦吉了,鳥名。《仇池筆記注》似鸚鵡,腦有肉冠,能言笑。

【的】◎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 ◎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 1.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  2.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  3.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  4.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  5. 副词尾,同“地2”。

【赣】◎ 中国江西省的别称:~剧(流行于江西的地方戏曲剧种)。 典 方言集汇

【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音貢。《說文》作贛。賜也。从竷省聲。籀文作。《韻會》通作貢。《禮·樂記》子贛見師乙而問焉。又《集韻》,水名,出豫章。或作灨,通作贛。又《集韻》古禫切,音感。《前漢·地理志》豫章郡贛。《註》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如淳曰音感。又《集韻》古暗切,音紺。《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贛楡。《註》師古曰:贛,音紺。又《集韻》呼貢切,與戇同。愚也。又《集韻》陟降切,音憃。義同。又《集韻》呼降切。賜也。

【他】1.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杀。  2. 别的,另外的:~人。~日。~乡。~山之石,可以攻玉。其~。  3. 虚指:睡~一觉。

【他】《廣韻》託何切《正韻》湯何切,音拖。與佗它通。彼之稱也,此之別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又《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又《玉篇》誰也。又邪也。《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又凡牛馬載物曰負他。又《集韻》唐佐切,同。亦畜負物也。又《司馬相如·上林賦》不被創刃,怖而死者,他他藉藉,塡坑滿谷。《註》他音〈口〉。言禽獸僵死交相積也。又《正字通》方言呼人曰他。讀若塔平聲。

【都】1.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  3.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  4. 总:~为一集。  5. 居:“~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 1. 全,完全:~要。功课学得~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不动。 典

【都】〔古文〕《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又《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又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又《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又《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

【湘】1. 〔~江〕水名,源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  2. 湖南省的别称:~绣。~剧。~菜。~语。

【湘】《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水名。《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又山名。《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又地名。《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又湖名。《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又烹也。《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又《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

【巴蜀】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清林则徐《与纤》诗:“漫疑负弩经巴蜀,便当浮槎到女牛。”汉

【等地】◎等地děngdì[ofsuchasize;sobig]亦作等的。偌大你不知我这北京有个卢员外,等地财主。——《水浒传》

【等地】当地。《水浒传》第六二回:“客人,你不知:我这北京有个卢员外,等地财主,因被梁山泊贼人掳掠前去,逃得回来,倒吃了一塲屈官司,迭配去沙门岛。”

【留下】搁下。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八出:“你要好时,留下金珠买路,我便饶你去。”《水浒传》第四三回:“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2.留住下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房子﹞原备安老爷、太太、公子有事进城住的,平日自有留下的人家看守。”3.收受下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何小宋﹞又逼着他把满城文武所送的礼都一一退了,不许留下一份。”老舍《骆驼祥子》七:“他们找出些破旧的东西,教他去换洋火……而他也就自己留下。”4.指付钱买下。老舍《骆驼祥子》三:“留下吧,给多少是多少;我把它们出了

【足迹】迹zújì[footprint;footmark;track;trace]脚印雪地上的足迹汉

【足迹】“足蹟”。1.脚印;行踪。《庄子·胠篋》:“足跡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汉桓宽《盐铁论·诛秦》:“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唐韩愈《送李翱》诗:“虽云有追送,足跡絶自兹。”明吴宽《汤媪传》:“性更恬淡,贵富家未尝有足蹟。”夏之栩《片断的回忆》:“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沙滩周围的大街小巷。”2.足可追踪。清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下:“汉武帝《秋风辞》,足跡骚人。”见“足跡”。汉

【吴越】1.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方城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沮汾以服吴越。”2.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吴越。”元关汉卿《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吴越。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吴越?”3.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三国魏曹植《责躬诗》:“甘赴江湘,奋戈吴越。”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清方文《宋遗

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用户点评
up